专家说通过外斜视术后实例,分析斜视术

间歇性外斜视术后通过“增视能视明星“微可塑系统,重建了斜视术后的立体视功能。

★1、斜视术后三菱镜斜视度、知觉眼位得到明显改善,对双眼视的形成提供了一个解剖学基础。

★2、间歇性外斜视术后,经过微可塑训练,注视功能较术前由明显改善,为双眼形成立体视奠定基础。

★3、间歇性外斜视手术后,扫视功能明显改善,为患者动态立体视重建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4、大脑终身具有可塑性,如在术后双眼正位的情况下及时加以适当训练,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双眼视觉功能。

1

双眼视功能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李莉博士指出,间歇性外斜视患儿的视觉信息加工功能缺损是多维的,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况:一时双眼间知觉眼位异常并伴随注视不稳定;二是多维空间立体感知功能异常,该功能缺失临床表现为动态和静态及粗糙和精细立体视功能缺损。

双眼视功能检查:知觉眼位检查、抑制模块检查、立体视模块检查、注视稳定性检查、注视性眼球运动、扫视性眼球运动。

2

斜视术后1、3、6月各项指标观察与分析

李莉博士表示,斜视术后三菱镜斜视度、知觉眼位得到明显改善,对双眼视的形成提供了一个解剖学基础。

3

结合临床实例分析

(实例一)

(实例二)

患者,男,5岁,临床诊断:双眼外斜视术后1月,且做完斜视手术后一直未做训练,采用全天遮盖。术后一个月就医通过增视能视明星?视功能检查后,显示其眼位偏差较大,红蓝检查时其反映圆圈在跑动,立体视缺损。

临床分析及建议:与该小朋友家长沟通了小朋友的眼位变化,立体视和注视不稳定情况,考虑到该小朋友处于术后双眼视功能重建及视觉发育期,建议家长给小朋友开通增视能视明星?视功能训练,通过训练纠正已偏移的眼位,视功能的恢复,提升大脑中枢对眼肌的控制能力,来预防二次手术。

4

术后立体视重塑的观察与研究

李莉博士表示,间歇性外斜视手术后,扫视性眼球运动观察以及间歇性外斜视术前术后知觉眼位及眼球运动功能观察发现,较术前均明显改善,这为患者双眼形成立体视奠定基础,也为动态立体视重建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李莉博士认为大脑终身具有可塑性,如在术后双眼正位的情况下及时加以适当训练,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双眼视觉功能。

李莉博士简介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一直从事眼科临床工作,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医院眼科中心临床部从事眼肌专业,在儿童斜视弱视、屈光不正、眼球震颤、成人斜视、内分泌相关眼外肌病、复杂斜视等疾病的诊断治疗及手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年12医院眼科工作。主要擅长儿童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各种类型斜视、眼球震颤、不同原因引起的儿童弱视、儿童结膜炎、角膜炎、先天性白内障、青光眼、儿童眼睑泪道疾病的诊治。在儿童斜视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对一些复杂斜视、麻痹性斜视及伴有代偿头位眼球震颤的手术治疗有独到见解。在青少年儿童近视防控方面坚持进行大量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并以多种形式积极进行科普宣传。发表论文40余篇,SCI收录论文10篇,论著6部,省级科研成果2项,厅级科研成果1项。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省部级及厅局级课题6项。

现任社会任职有: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眼视光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儿童眼健康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青春期健康分会青春期眼健康学组组长、北京医学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小儿眼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华眼科杂志编委、《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编委、《中国医药科学》杂志编委等。

?往期精彩推荐》》》

近视性弱视难治,怎么办?6岁近视型弱视患者治疗实例分享

实例分享:“近视+斜视术后”患者训练6个月,视功能明显改善,右眼近视度数“0”增长

8岁弱视儿童视明星?视功能训练不到一个疗程,右眼裸眼视力从0.15提升到0.6

实例分享:仅3个月视明星?视功能训练,这个7岁小女孩,10度的外隐斜“消失了”

实例分享:12岁外斜视患者使用“视感知觉治疗法”仅3个月,斜视角度数显著改善

视觉训练能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吗?8岁男孩治疗实例分享

视明科技年终总结

回溯,展望

给我

你也越好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njingxieshi.com/xsss/10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