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出现3个症状,说明肝藏毒做好3件

肝脏是我们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器官,是人体的解毒中枢,如果肝脏受损,人体内的各种毒素就不能正常分解,从而导致各种疾病随之而来。当肝脏“藏毒”,肝功能受损时,会给我们一些信号,在睡觉时就会表现出来。

肝脏"藏毒",睡觉时有3个症状

1失眠

睡眠好的人感觉睡个觉是极其正常的,但这再正常不过的事,对有些人却成了老大难,每晚翻来覆去难以入眠,这往往是肝功能受损导致肝气郁结,气血亏虚导致睡眠障碍,严重者可导致神经衰弱、抑郁症,所以睡眠障碍的人,从肝脏气机开始调理很重要。

2磨牙

有一些人,在睡觉的时候会有磨牙的情况,除了是肚子里有寄生虫外,肝火旺盛,身体产生虚热,也是会有磨牙的。而肝火过于旺盛,令体内热毒积聚,那么就会有磨牙的反应出现,不仅影响了睡眠,也是体现了肝脏功能出现异常。

3抽筋

很多人认为小腿抽筋是缺钙的表现,其实不仅仅是缺钙容易导致小腿抽筋,着凉或者肝功受损也有可能导致小腿抽筋,肝脏有问题,容易导致手臂、后腰、肩部、上腹部酸痛,小腿莫名的抽筋,如果自己不能找出抽筋的原因,医院做下检查。

损坏肝脏的因素

1睡眠不足

在睡眠过程中,人体会进入自我修复模式。二附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医师刘昊介绍,经常熬夜既导致睡眠不足,身体抵抗力下降,又会影响肝脏夜间的自我修复。

2暴饮暴食

暴饮暴食既损害胃肠道健康,也容易造成体内自由基大大增加。肝脏的关键作用是帮助人体对付自由基,排除毒素,净化血液。人体内的自由基越多,肝脏功能受损就越严重。暴饮暴食会导致过多脂肪沉积在肝脏上,使肝功能受损,其中脂肪肝就是最典型的病例。

3不及时排尿

肝脏是最主要的解毒器官和代谢器官,承担着合成、分解及储存物质的重任。不及时排尿,容易导致毒素堆积,损伤肝脏。

4药物滥用

据报道,在50岁以上的“急性肝炎”病人中,43%是由药物引起。二附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孙水林提醒,即使是那些看似安全的药物,如营养药、补药等,也会因误用或滥用而给肝脏埋下隐患。

5肥胖

正常情况下,肝脏本身只含有少量脂肪,约占肝脏的4%-7%,如果肝脏内脂肪含量占到10%以上,即可引起肝功受损如脂肪肝。

6抽烟喝酒

烟草产生的烟雾中含有上千种有害物质,被吸入人体后,对多种内脏器官包括肝脏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过量饮酒会降低肝脏净化血液的能力,导致体内毒素增加,诱发肝脏损伤及多种疾病。

7恶化情绪

中医认为“忧伤脾,怒伤肝。”人在情绪剧烈波动时,体内荷尔蒙分泌失去平衡,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影响肝的血液供应,使肝细胞因缺血而死亡。

做好3件事,养好你的肝

1吃好早餐对养肝很重要

很多上班族每天晚睡晚起,基本上早上都不吃早餐直接上班。但事实上这样非常不好,因为这样会造成肝脏和胆囊消化不良产生结石。肝脏和胆囊都属于人体消耗器官,胆汁就是一种高浓度的液体,用以帮助消化食物。但是如果早上不吃东西,胆汁也就消化不了,慢慢地就会沉淀在那变成结石。

2饭后一杯养肝茶

每天给肝功能差的人喝红枣水,坚持一段时间,可以达到养护肝脏的效果。中医认为,红枣水有疏肝解郁的功效。将果肉丰富的红枣掰开,用温水泡发,这样更利于吸收。

3晚推肝经促排毒

每天睡觉之前,把双腿弯曲打开,先从左腿开始,双手相叠按在大腿的根部,稍用力向前推到膝盖。先左后右,反复推上50遍就可以畅通肝经、疏调肝气,使肝胆在睡眠中能充分地排毒。

  肝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既排毒也藏血,中医有百病从肝治的说法,本文介绍肝脏和人体健康的各方面关系,以及保养方法。

在西医的眼里,肝脏是一个代谢系统,一个重要脏器,就像是人体的一个化工厂,它掌管着糖、脂肪、蛋白质的解毒、代谢,人体大部分的新陈代谢和有毒物质的转化,所以它也是最易污染的部门。在中医的眼里,肝脏是一个部位,它有两大功能,一是主疏泄,二是主藏血。

肝主疏泄,所谓疏泄就是让你能够疏通、畅达,比如说人生气了,时间久了,肝气郁结,就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也就是消化功能就差,所以人生气了就不想吃饭。肝主藏血,肝脏不只管藏血,还管调节全身气血运行,管血液分配,比如说人在运动的时间,肝脏就把血液分配到四肢,女性朋友生理期前,肝脏就把血液分配到血海,即冲脉,那个时候肝脏的血液少了,柔韧性格就下降了,所以女性朋友总有那么几天会脾气不好。

一、肝与情绪的关系

肝主怒,怒伤肝,肝血太重,就容易造成面红耳赤,头晕,头疼,这种就是肝火旺的表现,长期睡眠不足,会造成肝火越来越旺,表现为情绪暴躁,爱发脾气,所以说人的充足睡眠可以养肝,可以使情绪能够达到非常好的境界。反过来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也利于养肝。

“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藏”。“肝藏血,血舍魂”,“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因此肝参与精神神志活动。

二、肝与眼睛的关系

“肝开窍于目”,眼睛也是肝脏的“窗口”。眼睛经常发花、眼角干涩、看不清东西,除了视力下降引起的问题,也可是肝脏功能衰弱的先兆。凡非外伤引起的视力下降均与肝气血虚有关,如果肝脏湿热重,眼睛表现浑浊而黄,如果肝火很旺,眼睛表现红甚至发炎,如果肝气亏,看书稍久就容易疲劳,进一步亏下去,便成近视眼了。反过来眼睛太过疲劳,用眼不当也会影响到肝脏。

肝开窍于目,在液为泪,肝主筋,其华在爪

肝的经脉上联于目系,目的视力,有赖于肝的疏泄和肝血的营养。泪从眼出,故肝在液为泪。道医赋予了“肝”更广范的意义,肝主筋,其华在爪,主要是由于筋膜有赖于肝血的滋养,爪为筋之余,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目珠斜视和上窜等症状均与肝密切相关。

三、肝与心的关系

心主血脉,肝主藏血;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调畅情志。故心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和精神、情志方面。

1、血液方面

心主血,推动血液在经脉内运行不息;肝藏血,贮藏血液并调节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的血量分布。心肝两脏相互配合,共同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只有血液充盈才心有所主,肝有所藏。

2、精神和情志方面

心主神志,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肝主疏泄,调畅情志。精神和情志活动,均以血液为物质基础,而心肝两脏在血液运行方面关系密切。故心肝两脏共同调节人的精神、情志活动。

心与肝相互影响,心肝阴血不足,往往互相影响。临床上表现为心慌,心悸,面色不华,舌质浅淡,脉细无力,头晕目眩,妇女月经涩少,失眠多梦等。

四、肝与胆的关系

肝与胆互为表里,生理关系同样非常密切。

肝主疏泄,胆主通降。胆汁的正常排泄,依靠肝的疏泄功能,而肝脏功能失常,势必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反之,胆汁排泄不畅也会影响肝的疏泄。从功能上看,胆囊也是肝脏的好帮手,肝脏分泌的胆汁储存在胆囊内,一旦我们开始进食,胆囊就开始收缩,于是胆汁流入肠道、帮助脂肪的消化。

肝与胆确实是一对“荣辱与共”的器官。肝病常常影响胆,胆病也常波及肝,有肝病的人更容易患上胆结石,另一方面,胆结石、胆道蛔虫或肿瘤,也会使细菌“逆流而上”,引起肝脏乃至全身的感染。

五、肝与脾的关系

肝与脾主要是疏泄与运化,生血与藏血的关系。脾的运化有赖于肝气的条达,而肝的疏泄、藏血,又需脾胃化生精微来供养。若脾失健运,生血乏源,可致肝血不足,若肝气郁结,疏泄失职,影响脾胃升降,运化失司,引起消化功能下降,食欲不振,可致“肝脾不和”;若脾胃湿热,上蒸肝胆,使肝胆疏泄不利,可以引起黄疸。由此可见肝病可传脾,脾病可及肝,它们是互相影响的。

六、肝与肾的关系

肝与肾主要是藏血与藏精的关系。肝藏血,肾藏精,肝肾同源,精血互生。肝血须要依赖肾精的滋养生化,肾精又须肝血化精不断地补充,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资生。若肾阴不足、肝失滋养可引起肝阴不足、肝阳偏亢的所谓“水不涵木”的症状;反之,肝阳久亢,消烁阴精,亦可加重肾阴虚损,出现头痛、眩晕、腰膝腿软,尿浊或水肿等症。这种关系主要表现在女子月经生理和男子排精功能。

七、肝与肺的关系

肝藏血,肺藏气,肝气与肺气上下阴阳升降,以维持人体气机的正常升降运作,气血的运行,虽有心脏主管,但须有肺主治节及肝主疏泄作用的制约,两脏对全身气血的运行起着一定的作用。

肝肺是相互影响的。如气机升降失常: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肝火灼肺,肺失清肃,常见胁痛,易怒,咳逆,咯血等肝火犯肺(木火刑金)的症候。反之,肺失清肃,燥热下行,亦可影响及肝,肝失条达,疏泄不利,则在咳嗽的同时,出现胸胁引痛胀满,头痛头晕,面红目赤等肺燥伤肝(金不制木)的症候。

  介绍完肝脏与情绪、人体其他脏腑健康的关系,再来看看与肝脏关系密切的疾病,以及日常调理方法。

肝与疾病的关系

肝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脏器,很多病可以从肝脏不舒服折射出来,那就有这么一句话,百病从肝治,医院专家怎样说?

1、眼病

肝开窍于目,而且足厥阴肝经,它是本经,是连着目系的,所以说肝经和眼病有很大的关系,经常临床上通过疏肝理气,或者是滋补肝阴,或者柔肝养血各种方法来达到治疗目的。

从肝治眼部疾病

肝开窍于目,久视伤血,日久伤肝。

饮食上多吃一些养肝食品,比如多吃胡萝卜、苋菜、菠菜、韭菜、鱼类、动物肝脏、瘦肉、豆制品等,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各种水果,多吃谷类、虾皮、牛奶等等。应少吃甜食,因为过多的糖分在体内代谢需要消耗大量的维生素B1,引起维生素B1不足,从而容易引起近视。

肝经向上联于目系,眼睛的视力,有赖于肝气的疏泄和肝血的营养。《黄帝内经》:“肝受血而能视”;“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如果肝血不足可出现视物模糊、夜盲;肝阴亏损,则两目干涩、视力减退;肝火上炎,则目赤肿痛等等。

干眼症是50岁以上人群的多发病。表现为泪液容量不足或因泪液质量不佳而致加速泪液蒸发以致泪液过度丧失,引起慢性双眼结膜和角膜干燥。症状多表现为眼部干涩不适、烧灼感、磨砂感、针刺感、眼痒、畏光、眼红、视物模糊、视疲劳等。过度用眼、干燥高温、烟尘环境及其他眼部刺激可使症状加重干眼症。

干眼症的治疗最常用的是人工泪液替代疗法。此法治标不治本。道医认为肝主藏血,开窍于目,阴血不足,目窍失养,故见本病,通过滋阴养血柔肝治疗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治疗同时,建议最好是戒烟戒酒,保证充足睡眠,多食用绿色蔬菜如苋菜、菠菜、韭菜、莴笋等水果,如番木瓜、香蕉等,及动物肝脏、牛奶、豆制品等。

养肝明目药粥

1)菊花茶

取菊花3克,用沸水冲泡代茶饮用。菊花具有轻身、益气、清风、散热、解毒、平肝、明目等功效,是用于防治各种眼疾的良药。菊花茶能使头脑清醒、双目明亮,被古人视为长寿饮料,所以食菊之习历代相传。尤其适合肝火较旺、用眼过度的双眼干涩、烧灼感、眼痒、眼红的人服用。

2)胡萝卜粥

取胡萝卜适量,切碎,与克大米共熬为粥。此方为《本草纲目》介绍,常服养肝明目,有益无损,还有抗衰老的作用,尤对夜盲效佳。

3)枸杞粥

取枸杞子20克,大米60克。将枸杞子洗净,与大米一起放入锅内,熬煮成粥即成,每日一剂。功效补肾、养肝、明目。适合于经常头晕目涩、腰膝酸软的近视、干眼症患者。

4)枸杞桑葚粥

取枸杞子、桑葚、山药各5克、红枣5个、粳米克。将枸杞子、桑葚、山药、红枣洗净,与粳米一起放入锅内,熬煮成粥即成,每日一剂。枸杞子、桑葚具有养血明目的功效,山药、红枣可起到平补肺肾、益气健脾的作用。长期服用不仅能缓解视力疲劳、干眼症、花眼等症状,又可起到增强体质的作用。

食疗养肝法

秋季气候由热渐渐转寒,人体的生理活动活跃转为内敛收藏。此时气候干燥,机体阴津易亏,肺金当秋而旺,肺金克肝木,导致秋天肝气多虚。此时养肝宜注意养阴,兼顾补益肝气与祛除夏暑之余湿。宜少食辛燥之品,多食芝麻、蜂蜜、百合等濡润之品。

谨和五味,五味是指药物或食物的辛、甘、酸、苦、咸的不同味道。五味过极,会对相应的脏腑长生危害。“肝性喜酸”,平常可食用一些酸味食物,如山楂、山萸肉、枸杞子等具有保肝敛肝之效。

2、抑郁症

为什么情志性疾病与肝关系密切呢?“肝主疏泄,主藏血,在志为怒”。肝的疏泄功能正常,人体就能较好地协调自身的精神活动,表现为精神愉快、心情舒畅、理智灵敏;疏泄不及,则表现为精神抑郁、多愁善虑、沉闷欲哭、嗳气太息、胸胁胀闷等;疏泄太过,则表现为兴奋状态,如烦燥易怒、头晕胀痛、失眠多梦等。

《理瀹骈文》讲:“情欲之感,非药能愈;七情之病,当以情治。”

对有情志性疾病人的来说,养肝要靠情来养。培养积极向上的健康情绪,保持愉快心情,学会自我调节,当遇到不良情绪是要及时宣泄出来,不要憋在心里。

肝在五色中属青,绿色有稳定人情绪的作用。可以去郊游,呼吸新鲜空气,生活在健康、阳光之中。

《黄帝内经》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顺应自然养生,《灵枢·本神篇》说:“智者之养生液,必顺四时而适寒温,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柔刚。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最后介绍一些保养肝脏的保健手法,适用绝大多数人群。

养肝可以按摩哪些穴位?

大敦穴、太冲穴、三阴交穴、两胁。

护肝保健操:

①揉大敦穴:盘腿端坐,赤足,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大敦穴(足大趾甲根部外侧),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足大敦穴,手法同前。

②按太冲穴: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太冲穴(足背第一、二趾骨之间)沿骨缝的间隙按压并前后滑动,20次,然后用左手按压右足大敦穴,手法同前。

③揉三阴交穴: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压三阴交穴(内踝尖上3寸,胫骨后缘处),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三阴交穴,手法同前。

④推搓两胁法:双手按腋下,顺肋骨间隙推搓至胸前两手接触时返回,来回推搓30次。本保健操有养肝护肝,增强肝的功能和降血压的作用.

养肝就是养命!为了自己少生病,先从护肝养肝开始吧~

咨询







































白癜风可以治得好吗
中科爱心救助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njingxieshi.com/jxxs/2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