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脖子歪歪,家长不可忽视的ldquo

平常被大家称之为的"小歪脖”,有个学名—“小儿斜颈”。我们前几年坐门诊时,经常会碰到连“斜颈”都没听说过的家长,近几年随着这个疾病普及率的提高,家长大多带着孩子来就诊时对斜颈都已有了初步认知。

今天,我们聊聊常见的斜颈表现是什么,有哪些种类,这个病对孩子影响有多大,怎么治疗。

从发病率来讲,斜颈太常见了。

斜颈,顾名思义,“颈部歪斜”,大部分家长都会被斜颈的定义绕的晕头转向,其实很简单,大部分情况下,哪边有问题,宝宝的头就会歪向哪边,比如下图:(造型很可爱,现实并不美!)

大家都会觉得歪头杀的卡通照片脖子歪歪,很萌很可爱,但现实生活中,歪脖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和美丽是背道而驰的。长期的歪头,面部、眼睛、口唇、身体等会因为重力及肌肉的发力不均,造成大小脸、大小眼、斜视、牙齿咬合偏移、高低肩,再严重些是颈椎的生理曲度变形,甚至脊柱侧弯等等等等。

在西医看来,斜颈的发病原因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很明确说法,所以都以“学说”定假设。但从中医角度去看,其实很简单:气血不通的结果无外乎两个,要么筋聚形成包块,要么因为不通造成筋(肌肉)失了营养供给而不足。

根据中西医的病因分析,结合我们在平常坐诊时采集到的信息总结,我们在讲课或者做科普的时候,都会给大家去科普及提示:1.怀孕怎么睡舒服,就怎么睡,没必要一味的听从书本(哪个姿势睡,对孩子好,就一直那么睡,都难受到被腹中胎儿顶到没有办法入睡了,还坚持那样躺)。记住,你都难受到睡不着了,肚子里的宝宝更不好受。2.高蛋白食物虽好,但也要注意食物营养的均衡搭配,我们不是物资匮乏的年代了,真不必看到好东西就往肚子里塞,消化不了的后果就变成了隐患。3.迈开腿,该活动时就活动,好动的宝宝需要妈妈的配合才会更健康。4.在宝宝出生后,如果因为喜欢,就天天将其抱在怀里,孩子会因为过早及不良的抱姿,造成人为的“斜颈”,甚至为脊柱侧弯埋下不可逆的后果。爱他(她),就需要帮宝宝更好的学会“抬、翻、坐、立”。

颈部支撑了我们的头,是头与身体的重要桥梁。但这个桥梁是真的脆弱,肌肉强大的支撑调配能力在孩子快速发育过程中,就更显得尤为重要。

看看宝宝有没有问题,属不属于肌性斜颈,详参下图:

以下也是我们最常见的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造成的斜颈。

重头戏来啦,发现斜颈我们该怎么办?

首先,家长自查,结合宝宝的平时症状,摸一摸(摸摸有无奇怪的突起物或者包块),逗一逗(看看宝宝抬头喜欢往哪看,能否正常转头,头是否能自行回正)。如果自查有问题,医院的有推拿执业医师资格的推拿科、骨科(小儿骨科)就诊。

其次,在推拿职业医师(物理治疗师)指导下,进行日常正确的姿势的引导。

最后,诊断明确的情况下,不用手术符合治疗标准的宝宝要坚持行推拿治疗(西医称之为物理治疗),在家想给宝宝继续手法纠正的话,一定要在医师指导后,确定家长手法无误的情况下回家操作。

小儿肌性斜颈,并不是大病,但对孩子随后造成的往往是一辈子的影响!所以发现了,别拖,黄金治疗期过了就得事倍功半。因小儿的生理特性等原因,推拿(物理)治疗期偏长,短则按月计,长则按年,家长的配合尤为重要。耐心和恒心是家长配合治疗,让宝宝尽早康复最好的办法。

今天就先罗嗦这么多,其实关于小儿斜颈,想说的,想科普的还真不少,我们慢慢去一起探讨。还有什么想了解的问题,请私信我们,下期见!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njingxieshi.com/crxs/9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