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听生命悦读·第二十二期??
一段文字,诠释一种生命的定义;
一种声音,承载一个独特的灵魂;
一次聆听,传递一种温暖的能量。
《生命时报》与你相约“生命悦读”栏目,邀请嘉宾用声音给文字带上温度,轻叩你的心门。愿你听见其中生命的力量,以及蕴含在其中的智慧。
本期,医院眼肌科主任付晶做客“生命悦读”,与你分享她在工作中的感悟——《赶走心中的怪物》。
付晶,医院眼肌专科主任。从事眼科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斜弱视、屈光不正等儿童眼病及视光方面功能性眼病、神经眼科传出疾病的诊治。
赶走心中的怪物
文丨付晶
大家好,我是医院眼肌科主任付晶,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关于我接诊的三胞胎小姐妹的故事。
12月初,一位母亲在诊室里跟我诉说“三个孩子今年6岁了,看远处经常走神,医院检查,发现她们都有斜视,可把我急坏了!”
朴实的话语中饱含着一位母亲对孩子病情的焦急和无助。在她身后,我看到,三个孩子靠在诊室的墙边站着,有些紧张。
诊断结果显示,三个孩子都患有间歇性外斜视,需要手术治疗。母亲和三个孩子从家乡满洲里来到北京,也是想争取更好的手术条件和成功。
这位母亲这些年一直是独自带着三个孩子,十分不易。我能理解,只要是关乎孩子的事情,她都会小心翼翼,紧张万分。
所以我知道,只有严谨的医学事实才是我能给她的最好的答复:“斜视需要尽早治疗,否则会影响孩子的外观和视觉功能,甚至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影响。手术固然存在风险,但是,请您放心,我们会努力将风险降到最低。”我诚实地告诉这位母亲。
在孩子们的眼睛上动刀子,妈妈需要下多大的决心啊。可她丝毫没有犹豫,当下就决定给三个孩子做手术。
让三胞胎同时入院,同日手术,这其中不能出一点差错。从眼科医生、护士到麻醉医生,我们仔细梳理着住院流程,认真核对手术过程。每个孩子的生命体征,病症情况,大家都反复核对。
而我作为孩子的主刀医生,更觉得肩上责任的沉重。三个孩子的诊断相同,术式也大体相同,然而术前、或是术中哪怕稍稍马虎,就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在给孩子检查的同时,我也细心留意孩子们之间的差别,哪个孩子脸上有小痣、哪个没有,这些小细节也关系到手术进展是否能顺利。
12月20日,三姐妹进行了斜视手术。历时约1个小时,三姐妹的手术成功完成。
术后,我去病房看望他们。小姐妹们的眼睛恢复了正常,也不再像以前害怕医生,反而紧紧抓着我的手不愿意松开。
活泼的老三喊着:“付晶阿姨,付晶阿姨,我给您唱首歌,我还要给您跳个舞。”她们不再紧张,而是更加自信、活泼,更愿与人交流,见到人就会问:“你看我漂亮吗?我的眼睛好看吗?”
出院前夕,她们拿着“圣诞老人”送的平安果与我合影。看着和孩子们的合影,我的脑中回想起小丫头们问我的话:“付晶阿姨,斜视是什么,是大怪物吗?”
“是啊,斜视就是大怪物,不过我们现在把它赶走了,你们再也不用害怕了。”我坚定地回答她们,她们露出了天真灿烂的笑容。
推开窗子,外面一片灯火辉煌,欢闹异常。愿通过我们的努力,每个人心中都没有"怪物"。
音频录制:罗榕
End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