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计划周末是要看中材科技的年报,但是无意中发现了自选股中的爱博医疗居然马上要跌破发行价了,而且才发现它居然是眼科公司。因此,决定先看爱博医疗。
这篇公司分析文章和以往的差别较大。以往分析公司都是以财报数据为主,但是今天这篇财报数据方面分析较少。一是因为该公司才上市没几天,没有太多的数据可以分析。第二也是因为这种类型的公司,财报通常都比较干净、简洁,没有太多可说。基本上不看都知道,现金流、净利润、资产负债表这些都会是非常优秀。
爱博医疗的毛利率达到了85%左右,很好,但是也不让人意外。医疗器材方面的公司都类似。这可能也是为什么这两年国家开始实施带量采购政策吧。确实是肉太多了,中间渠道的问题太多了。不过,还是比茅台的毛利率低不少
言归正传,回到公司的分析。
公司主要业务:
公司主要产品覆盖手术和视光两大领域,主要针对白内障和屈光不正这两大类造成致盲和视力障碍的主要眼科疾病,其中手术领域的核心产品为人工晶状体,视光领域的核心产品为角膜塑形镜,以及围绕这两项核心产品研发生产的一系列配套产品。
中长期发展目标是开发眼科全系列医疗产品,包括植入类眼科耗材、手术器
械、手术设备、视光产品、眼科制剂等产品,覆盖白内障、屈光不正、青光眼、
眼底病变等诸多领域,成为国内眼科医疗领域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1、人工晶状体
公司是国内首家高端屈光性人工晶状体制造商,也是国内主要的可折叠人工晶状体制造商之一。公司拥有人工晶状体核心技术和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自主掌握包括材料制备、光学与结构设计、工艺制造在内的核心技术,在国内完成全部研发及生产流程,打破了国际厂商在高端人工晶状体技术和市场方面的垄断局面。公司人工晶状体产品上市以来,已覆盖国内30多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1,医院,并且已出口至德国、法国、荷兰、意大利、奥地利、卢森堡、泰国、巴基斯坦等国家,累计销售超万片。
人工晶状体用于治疗白内障,是全世界用量最大的人工器官和植入类医疗器
械产品。白内障是由老化、遗传、外伤及中毒等原因引起的人眼天然晶状体变性
而发生混浊,导致光线被混浊晶状体阻扰无法投射在视网膜上,造成患者视物模
糊或完全失明,是眼科的第一大类疾病。目前,通过手术植入人工晶状体以取代
已变浑浊的天然晶状体是治疗白内障唯一有效的手段。
人工晶状体是指人工合成材料制成的一种特殊透镜,它的成分包括硅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水凝胶等。人工晶状体的形状功能类似人眼的晶状体,具有重量轻、光学性能高、无抗原性、致炎性、致癌性和能生物降解等特性。白内障术后摘除了浑浊的晶状体,将人工晶状体植入眼内替代原来的晶状体,使外界物体聚焦成像在视网膜上,就能看清周围的景物了。
2、角膜塑形镜
公司年3月取得角膜塑形镜产品注册证,是中国境内第2家取得该产品注册证的生产企业。公司创新性地设计和制造了具有非球面基弧的角膜塑形镜,旨在利用非球面带来的“周边离焦”效果来达到更好地延缓近视发展的目标,目前该设计方法已经获得了中国和美国的发明专利授权。该产品应对目前日益严重的青少年近视问题,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在公司已建立的眼科销售渠道基础上,该产品的市场推广和销售工作正在快速拓展,年上半年角膜塑形镜销量实现了快速增长。
角膜塑形镜全称为塑形用硬性角膜接触镜,俗称为OK镜。它采用一种与角膜表面几何形态相逆反的特殊设计,通过戴镜产生的机械力学及流体力学作用,对角膜实施合理的、可调控的、可逆的程序化塑形,改变角膜的屈光力,从而达到矫正近视的作用。
角膜塑形镜采用透气性硬质角膜接触镜材料,即通常所说的RGP材料制作的眼镜片,RGP是英文RigidGasPermeable的缩写,即“透气性硬质材料”。它是在不透气的硬质材料PMMA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市场上经常会见到的“OK镜”实际上就是角膜塑形镜。通常是晚上睡觉的时候佩戴,白天不用戴。患者佩戴一夜后即有非常显著的矫治效果,之后的治疗期为10--30天,达到最终的治疗效果。不过它有感染的风险,一般8岁以上的孩子才会佩戴。只对孩子有作用,对成年人没有效果。
研发模式
公司研发流程为:市场调研-预实验-研发立项-产品开发定型-型式检验-临床试验-产品注册-上市销售-上市后临床研究。公司产品研发周期较长:II类医疗器械研发周期大约需2-3年,III类医疗器械研发周期大约需4-6年。
二类医疗器械是指,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械。包括X线拍片机、B超、显微镜、生化仪等都属于二类医疗器械。
三类医疗器械是最高级别的医疗器械,也是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是指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
带量采购
1,年8月,安徽省医保局、卫健委联合的带量采购谈判,且采购使用量不得低于年该产品的80%,采购周期为一年,从年8月执行。公司作为唯一一家国产人工晶状体生产企业进入了安徽省省属公立医疗机构眼科(人工晶状体类)带量采购目录。公司A1-UV型号产品在安徽省带量采购的中标价(进院价)为1,元/片,降幅为18.1%。
2,年4月29日,京津冀及黑吉辽蒙晋鲁医药联合采购。年5月9日,其发布《京津冀及黑吉辽蒙晋鲁医用耗材(人工晶体类)联合带量采购竞争方式拟中选结果公示》,公司A1-UV、A2-UV两个型号产品中标,中选价分别为1,元/片和1,元/片。
年5月18日,京津冀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平台发布《京津冀及黑吉辽蒙晋鲁医用耗材(人工晶体类)联合带量采购议价谈判方式拟中选结果公示》,议价组中公司Toric产品拟中选价格3,元/片。
两票制
年12月,国务院医改办会同其他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在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推行两票制的实施意见(试行)》,药品流通领域的两票制已经大规模展开。年3月,国家卫计委等6部委共同印发《关于巩固破除以药补医医院综合改革的通知》,提出要持续深化药品耗材领域改革,实行高值医用耗材分类集中采购,逐步推行高值医用耗材购销两票制。年12月5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公告《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号建议的答复》(医保函[]84号),考虑到高值耗材与药品之间巨大的差别及其临床使用和售后服务的复杂性,关于高值耗材“两票制”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两票制”是指药品从药厂卖到一级经销商开一次发票,医院再开一次发票,以“两票”替代目前常见的七票、八票,减少流通环节的层层盘剥,并且每个品种的一级经销商不得超过2个。
目前全国执行两票制地区为安徽省和福建省。
公司目前在“两票制”地区采用直销与经销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公司直销医院及配送商,经销模式下,公司通过经销商向“两票制”医院进行销售。如“两票制”在全国大范围推广,与目前公司的经营模式相比,公司直销模式业务收入占比将提高,公司需要更多的通过符合配送资质及条件的配送商向医院客户销售产品,由公司直接组织市场推广、医院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等活动,配送商仅承担配送服务,公司相关的配送费、宣传推广及会务费会较目前有大幅增加。
公司销售人工晶状体在两票制区域的平均单价高于非两票制区域的平均售价,主要是因为“两票制”模式下,公司牵头组织相关的市场推广、医院覆盖等业务推广活动,区别于传统经销商承担业务推广、售前售后等服务,配送商主要承担配送等服务,服务较少,公司以更接近终端中标价的价格将产品销售给配送商。
收入构成
从上面表格可以得知,其实公司目前相当于只有一个主打产品,即人工晶状体,这个是公司的生命线。OK眼镜是年才开始的新品,算是一个新的增长点。
主要高管都是技术类人才,属于偏正面的优势点。
市场空间、前景:
我国是世界上眼盲和视觉障碍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根据国际防盲协会
(IAPB)年发布的《Worldreportonvision》,年中国患白内障人群(45-89岁)预计达到1.32亿人。
根据卫健委发布《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结果》以及教育部的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从幼儿园到高中)总体近视率为53.6%,我国青少年近视率与近视人口高居世界第一。
年我国近视总人口约4.5亿,每年近视增长率约为6%,预期到年近视人口将达7亿,患病率近50%,高度近视人数将达4,万-5,万。
我国人工晶状体市场规模金额
1)白内障手术量测算
2)人工晶状体价格
根据公司在行业内开展调研的情况,不同档次的人工晶状体产品价格及市场
占有率如下表:
3)我国人工晶状体市场规模
根据以上对我国白内障手术量测算和人工晶状体价格的调研,同时假设年及之后年份带量采购政策完全推开,根据安徽省带量采购人工晶状体的降幅水平,带量采购全面推开后按照下降20%的幅度测算平均价格。则有我国人工晶状体市场规模测算如下表:
简单说,市场的空间还是足够大,公司目前还有很大的机会做大做强。
竞争对手:
(1)人工晶状体
人工晶状体主要的先进技术由国际四大眼科医疗器械公司,包括爱尔康(美国)、强生(美国)、博士伦(美国)、蔡司(德国)掌握,这四大公司也占据国际人工晶状体市场的主要份额。根据爱尔康公司的报告及估算,年全球人工晶状体市场中,爱尔康市场份额占31%,强生占22%,博士伦占6%,蔡司占4%,以上四家共占63%全球市场份额。
国内的主要对手:昊海生科!(好吧,又多了一家研究对象)
与国内注册的同行业产品进行对比,公司的人工晶状体在材料、结构设计、光学设计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预装式设计也为临床使用提供了便利。大致可以推断,不如国外公司,但是在国内还是不错。
(2)角膜塑形镜
国内主要对手为欧普康视(错过的一只牛股)。年欧普康视营业收入4.58亿元,收入全部为硬性角膜接触镜行业产生。其中角膜塑形镜(梦戴维、DreamVision)收入3.10亿,占比67.6%。
③市场份额情况
A、公司国内市场占有的市场份额情况
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出:公司的产量没有达到产能;销售量又低于产量。公司竞争力目前偏弱。
需要注意的是,人工晶状体产品保质期为5年。
公司优劣势
优势:公司是国内首家高端屈光性人工晶状体制造商,也是国内主要的可折叠人工晶状体制造商之一。公司拥有人工晶状体核心技术和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自主掌握包括材料制备、光学与结构设计、工艺制造在内的核心技术,在国内完成全部研发及生产流程,打破了国际厂商在高端人工晶状体技术和市场方面的垄断局面。
年3月公司取得角膜塑形镜产品注册证,是中国境内第2家取得该产品注册证的生产企业。
劣势及风险:
未来,在即将开展人工晶状体带量采购的省份、联合或联盟中,如果公司产品不能参与或者在带量采购谈判中不能中标,则将会失去参与带量采购省份、联合或联盟在规定采购周期内的市场份额。如果公司产品在带量采购谈判中中标,而中标价格(进院价格)大幅度降低,则可能影响公司产品的出厂价格,从而影响公司产品的毛利率。
产品单一的风险
公司以人工晶状体产品为起点,目标是开发眼科全系列产品,成为国内眼科医疗领域的创新型领军企业。但目前公司营业收入主要依赖于人工晶状体,至年人工晶状体产品的收入分别占公司收入的92.90%、94.36%和91.74%。
公司需要对医疗器械相关产品进行市场推广,除其本身的适用范围外,还有医生的使用习惯、品牌的影响力等因素,目前国产品牌的市场认可度与国外产品相比还比较低。
公司的另一核心产品角膜塑形镜产品于年3月取得产品注册证。该产品应对国内日益严重的青少年近视问题,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但目前公司的角膜塑形镜上市时间较短,仍然处于市场推广和销售渠道建设的前期阶段,短期内在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中占比较小。
公司人工晶状体产品销售数量口径的市场占有率从年的约3%提高到年的约10%,销售金额口径的市场占有率从年的约2%提高到年的约7%。也就是说,公司的产品的价格是相比同行偏低的。若公司不能在国内市场和全球市场提升公司影响力及产品竞争力,不能有效、快速提高市场占有率,将会对公司长期经营和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年度人工晶状体的产量为67.69万片,销量为41.55万片,产销率分别为61.38%。眼科透镜和配套产品的产能扩大及自动化提升项目相关产品达产后,公司的产能将会得到逐渐释放,实现年产人工晶状体万片。
产销率有些偏低。产能达到万片后,可能存在销售偏低,库存偏大的问题。且人工晶状体存在5年保质期的问题。当然,由于人工晶状体的生产周期偏长,达到70-90天,公司有必要维持一定量的库存。
LastButNotLeast—估值
先看看最近一两年的财务状况。
项目
年1-6月
年1-3月
年4-6月
营业收入
10,.95万
2,.31万
7,.64万
净利润
3,.87万
.82万
3,.05万
扣非净利润
3,.44万
.29万
3,.15万
项目
年1-6月
年1-3月
年4-6月
营业收入
9,.25万
.88万
5,.37万
净利润
3,.44万
.13万
1,.31万
扣非净利润
3,.88万
.99万
1,.89万
吐槽一下,公司的财报上面没有第二个季度的数据,4-6月份的数据是我根据上半年的,以及第一季度的数据算出来的。虽然不是多难的事,但是也还是费时费事。
由于疫情的影响,一季度的数据其实有研究意义的。重点是对比第二个季度,也就是4-6月。根据计算出来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对比:
营收同比增长:50%
净利润同比增长:76.6%
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78%
如果保守一点(没疫情的理论扣非净利润),1-3月的扣非净利润按年算,则年半年的扣非净利润为+3=万元。假设下半年利润和上半年相等,则推算出全年扣非净利润大概为9万元。(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下半年没有了疫情影响,任何一个季度的销售都会远高于第一季度)
如果激进一点(没疫情的理论扣非净利润),考虑到4-6月份,净利润大幅增长,如果今年没疫情,或许1-3月也可以取得4-6月份那样的增长,则计算出年1-6月份的扣非净利润为*1.78+3=,假设下半年利润和上半年相等,则推算出全年扣非净利润大概为1.25亿元。
以上为没有疫情的理论净利润,实际上年不可能达到了,但是可以作为测算年利润的一种思路。
推测年实际净利润大概为:
+3+3+3=10,万
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一个事:公司在5月份的时候,有三个产品中标了京津冀及黑吉辽蒙晋鲁的带量采购。由于时间点的关系,这部分带来的销售增量,应该会在5月份以后的月份体现出来。这部分中标产品应该可以带来较大营收的增长,同时,也会大幅减低公司产品的总体毛利润水平。
看看之前,中标后产品的销售情况:
安徽省带量采购实施后,公司人工晶状体在安徽省年8-12月月均销售收入为70.96万元,较年1-7月月均销售收入增长53.61%,实现了快速增长。年1-5月月均销售收入比年8-12月下降26.61%,主要受新冠疫情1季度影响所致,年4-5月月均销量为1,片,月均销售收入68.51万元,已基本恢复到年8-12月月均水平。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知,公司年可以取得的净利润大概为1亿元左右。目前公司市值为亿整,对应PE倍。这个估值毫无疑问是属于市梦率这种。
考虑到公司目前的发展阶段,处于成长初期,最近几年都是取得超高的增长。我们就以年二季度来作为假设的增长速度,即75%,则
年1.75亿利润,对应PE倍;
年3亿净利润,对应PE67倍;
年5.3亿净利润,对应PE38倍。
不管怎么看,估值都还是偏贵的,除非增长速度远超75%。话说回来,讲个悲伤的故事,我在年持有的通策医疗,成本在20-22元左右。年,通策医疗最高价达到了元。两年多的时间,股价涨了11-12倍左右,太苦涩的记忆了。后来才逐渐意识到,眼科和牙科是真正的黄金赛道。“湖南最牛股”爱尔眼科就是最好的证明。
回到爱博医疗,目前如此高的估值,只适合作为“风投标的”少量买入。如果后面公司果然取得远超75%的增速,那么可以再增持仓位。目前我会考虑买些观察仓,但是绝对不会重仓。
后面的几个重要观察点:1,其他各省带量采购中标情况以及中标后带来的营收的变化情况。2,角膜塑形镜的发展情况。目前的市场龙头欧普康视,角膜塑形镜这一个产品就能够带来3个多亿的营收。爱博医疗这方面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DanielGao打赏是最真诚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