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超过50万的盲人,他们之中,快的可能在二三十岁就失明,慢的会到五六十岁失明。”医院副院长、眼科临床医学中心常务副主任孙晓东教授指出,他们的致盲原发疾病曾经被认为是不可逆的,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群病人有望通过创新基因治疗手段进行干预,有了重获光明的可能。
▲活动全景
今年6月6日是第23个全国爱眼日
多年来,在政府卫生部门、医疗机构、残联组织的共同努力下,上海在防盲、治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帮助老年人群和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人群维护眼健康,提高防病治病的意识,近日,医院、上海市残联、上海市红十字会、上海市盲人协会在虹口区图书馆三楼剧场共同举办了年“6·6爱眼日”科普讲座主题活动,本市余位视力障碍者及家属到场仔细聆听专家教授专业讲解,讲座结束后专家为到场病友义诊咨询。市残联副理事长郭咏军,市红十字会副会长李江英出席活动。
▲活动合影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人口老龄化、慢性疾病、意外伤害、遗传性疾病等因素是致残、致盲的主要原因,专家们分别就黄斑变性(AMD)、青光眼、视网膜色素变性、干眼症的产生、种类、治疗和注意事项等一一进行讲解,通俗易懂,大家受益匪浅。
黄斑变性
黄斑变性是一种高发于老年人的眼底疾病。医院眼科孙晓东教授在讲座中为大家介绍了一种自测方法,通过使用阿姆斯勒方格表——一个20cm*20cm的大方格来进行检测。
▲孙晓东教授讲话
小贴士
每个小格的长宽都是5mm,中间有一个黑点。把方格表放在视平线30cm的距离,在光线清晰平均的情况下,用一只眼睛凝视中间的黑点,如果发现方格表的中心或其他区域的白线出现弯曲、断裂或者变形,或者方格部分位置出现模糊或空缺,就有可能是眼底黄斑区出现问题了,需要就医做详细眼底检查。
▲阿姆斯勒方格表
青光眼
医院眼科邹海东教授称青光眼为“隐形杀手”,“青光眼早期是难以感知的,常发病于中老年人群”。邹海东教授通过形象的“水龙头开关”类比,深入浅出地为大家解析青光眼的病因。
▲邹海东教授讲话
干眼症
医院屈光科柯碧莲教授就干眼症的产生、种类、治疗和注意事项等一一进行讲解。“曾经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进行过一次检测,有超过40%的年轻学生有此问题”,所以柯碧莲教授针对电脑工作者也提出一些实用的小贴士。
▲柯碧莲教授讲话
▲爱眼小贴士
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发病率为1/~1/,以中国每年出生万新生儿计算,这就相当于份失明“判决书”。
这一以往看来无法治疗的疾病,如今有了新的治疗突破。医院眼科王雯秋博士向大家介绍了此类疾病治疗的可能性,“通过基因编辑技术能够对患者发生错误的DNA序列进行修剪、切断、替换或添加,效率高、速度快,甚至有望根除致病基因在家族世代间的传递。”
▲王雯秋博士讲话
信息来源:上海市残联组联维权处
上海市盲人协会
图文编辑:上海市残联融媒体编辑部
精彩回顾:
有奖留言
那些年我和父亲的故事
30家企业!个岗位!又一场残疾人专场招聘会来了!
这就是“上海精神”的深刻内涵!
17年守护,让这位“来自星星的孩子”终于成长为榜样的模样
年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康复夏令营开始报名啦!
有朋自远方来,来看看他们聊了些啥?
无障碍招聘模式、就业服务下沉社区,这场招聘会很吸睛……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