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路视光微课程第期丁冬冬斜

微课视频直播平台

识别小程序,报名年全年微课

直播+答疑+大咖公开课

/1/

遮盖试验

1、检查前准备(1)  做好屈光矫正。(2)  遮盖试验在远距离、近距离都可以进行检查。(3)  遮盖试验需要被检者看一个视标,这样可以让被检者付出适当的调节。一般远距离可出示0.5左右的视标,近距离可出示20/30大小的视标。2、单侧遮盖(1)  准备不透明遮盖板,放在鼻梁位置。(2)  嘱被测者盯住视标五秒钟,遮盖一只眼,观察对侧眼的情况。(3)  同样方法遮盖另一只眼。(4)  对侧眼运动,是显斜;对侧眼不动,则进行交替遮盖。3、交替遮盖(1)  遮盖单眼,嘱被测者注视视标五秒钟,然后将遮盖板移至对侧眼,再注视视标五秒钟,再次将遮盖移至对侧眼。(2)  重复以上过程,在交替遮盖的过程中,观察眼睛是否运动。

(3)  若不动,则为正位眼,若运动,则存在隐斜或间歇性斜视,需要进行下一个步骤。

4、再次单侧遮盖(1)  不透明遮盖板,放在鼻梁位置。嘱被测者盯住视标五秒钟,遮盖一只眼,观察对侧眼的情况。(2)  同样方法遮盖另一只眼。

(3)  对侧眼运动,是间歇性斜视;对侧眼不动,则是隐斜视。

/2/Hirschberg角膜映光1、观察双眼瞳孔映光是否对称√不对称可能是显斜,但不能确定是由于斜视造成的不对称,还是由于视线异常。需要检测Lambda角。2、单眼注视光源(测量Lambda角)

√黄斑中心凹在眼球后部的位置并不是正中央,因此正常人注视时的视线并不会通过瞳孔正中央,而是在瞳孔偏鼻侧约0.5mm的位置。

3、结合双眼、单眼角膜映光位置,计算大概斜位量。每偏移1mm大约对应22?的斜位量。

4、示例

(1)  被检者双眼映光点位置如下,右眼映光在瞳孔中央偏外1mm左右。

(2)  被检者单眼注视光源,角膜映光位置在瞳孔中央偏内0.5mm。

(3)  双眼注视时,右眼角膜映光从瞳孔内侧5mm到瞳孔外侧1mm总共偏斜了1.5mm,则斜位量为:1.50mmx22?/mm=33?,右眼内斜。

/3/vonGraefe法和马氏杆法1、vonGraefe法

(1)  被检者屈光不正完全矫正。

(2)  让患者轻闭双眼,将旋转棱镜转到视孔前,右眼放置6△BU(分离镜),左眼放置10△BI(测量镜)。出示视标:远距离出示最好视力上一行单个视标,近距离出示单行视标。

(3)  让患者睁开双眼,问其是否看到两个视标,一个在右下,一个在左上。

(4)  让患者注视右下方的视标,用余光注视左上方的视标。

(5)  逐渐减小左眼的棱镜度,直至患者报告上下两个视标垂直向对齐,记录此时左眼前棱镜的底向的度数。

2、马氏杆法

(1)  被检者两眼屈光不正完全矫正。

(2)  右眼前置一水平向马氏杆(RMH),左眼处于打开状态(O)。

(3)  注视远处或40cm处的点光源,询问其看到的点与线的相对位置关系。①  正位眼所见为点线重合②  内隐斜所见为线在右,点在左(同侧性复视)③  外隐斜所见为点在右,线在左

(交叉性复视)

(4)  右眼前加旋转棱镜,向线的方向加棱镜,直至点线重合。

(5)  测量过程中要间断遮盖一眼,充分打破融合。

撰稿:范雅静;校对:丁冬冬

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

欢迎分享给朋友或转发朋友圈

有关观点欢迎指正批评,敬请留言

▼点击下图,观看试听课▼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njingxieshi.com/xsjz/66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