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
系阿甘(甘丹)原创内容,供医者或爱好者交流,版权归阿甘独家自媒体平台所有,转载或引用敬请注明出处,谢谢!
每周二脱稿演绎,现场实录
如逢节假日或其它,逐周顺延
地点:医院老年病科三病区
时间:-3-5
友情提示:分两部分,前部分是新知公众版,后部分是医学专业版,敬请选择阅读!
本期专业版看点:碳青霉烯的抗结核作用
现场趣问:目不斜视,是正人君子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好吗?
有言道“目不斜视,乃正人君子”,其实此话有失偏颇!
驾驶时,正襟危坐,目不斜视,戏言“两眼凝视前方,打望全靠余光”。你能看出他是正人君子吗?
如果“目不斜视,乃正人君子”,那斜视呢?难道斜视者是小人?
且不说伪君子假不斜视,如果是生理缺陷所致的斜视,你就不能认定人家不是君子!
因此,单凭斜视不斜视是不能识别君子和小人的。
阿甘有一位“张”姓的小学同学,感觉从不“张视”你,看人总不正眼瞧你,似乎是对你的鄙视。
在一次小孩斗殴事件中,张的“鄙视”激化了双方的矛盾。
原来张同学是天生外斜视,大家误会他了。
斜视带来的后果除了眼神不好,还易遭人误会。
斜视既然是眼疾,那就得矫治。
正常人的双眼是不会看到两个相互分离的物体,而是完整统一的立体成像,这叫双眼单视。
如果斜视,一支眼直视目标,另一支眼旁视,双眼无法构成立体成像,就会导致立体盲。
斜视时,旁视上、下、内、外,与直视有角度差,这个角度差越大,斜视就越严重。
斜视的不同类型、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矫正方法,这些是眼科大夫的事儿!阿甘就不用在此班门弄斧了!
双眼立体电影,利用了光的偏振现象,至今仍然是影视3D技术的基本原理:
即通过偏光眼镜,双眼看到左右不同的画面,在大脑形成立体视觉。
中国第一部立体电影是上世纪60年代初期的《魔术师的奇遇》。
让人知晓了著名老艺术家陈强,不仅可扮演罪大恶极的“南霸天”、“黄世仁”,还可扮演变幻莫测的魔术师。
改革开放后的第一部立体电影是年的《欢欢笑笑》。
韩月乔主演,掺杂杂技特效,将立体视觉冲击上升到新的高度。
当年可谓惊爆眼球,至今难以忘怀!
这两部经典的早期国产立体电影,80年代在重庆五一电影院隆重放映。
阿甘有幸目睹了盛况。
五一电影院的辉煌具有历史的印记,曾被认为是国内最早放映3D电影的影院,80年代成了重庆唯一专门放映立体电影的场所。
遗憾的是,更名为“艺术电影院”后,每况愈下。
年,“世界末日年”,世界并非末日,反倒成了五一电影院的末日,彻底消失了,原址被商业铺面蚕食。
当年立体技术显然与今天不可同日而语,时间稍长眼睛会有强烈不适感,因此影片时长控制在半小时到50分钟以内。
正因为佩戴眼镜的麻烦,裸眼3D显示技术已经问世。诸如游戏机、笔记本电脑、电视等都有相应产品在每年国内外电子展上,甚至商场上亮相。
双眼裸视立体或许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成本昂贵,技术上还有瓶颈的制约。
除了双眼立体,单眼立体也被人们摆弄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