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种描述视轴的相对位置,双眼视轴相交于一定的注视近点;另外一种意义是,当注视点由较远的距离点向较近的注视点改变时为视轴的相对运动。近反射的集合即为后一种含义。与集合对应的为分开。分开同样有两种对应的含义。如果注视点从较近处移向较远点,视轴分开,但最后的位置可能是处于集合或平行状态。在双眼准确注视一个真实目标时,不会出现分开状态。
如果远近目标都在中线平面,集合时,双眼同等地内收;分开时,双眼同等地外展。如果注视位于左侧的近物时,左眼外展,右眼内收。如果注视物体在左眼视轴上从远移近移动,只需要右眼运动,改变注视点从D到N,但实际上双眼同时左转伴随集合发生,见下图。
A.从远注视点向近点集合;B.偏离中心平面的物点的注视;C.非对称集合,注视点D偏向左
集合测量的单位
双眼在视轴中间集合或近功能眼位所对应的最近点,称为集合近点(nearpointofconvergence,NPC)。临床上检查一般为最近点到鼻梁的距离。尽管单眼内转可达到40°以上,但集合时,即使最大努力,也常常不超过80°。这是由于尽管双眼运动和集合,内外直肌受到相同的神经支配(动眼和展神经),但是他们在中脑有不同核上神经支配。
集合近点的正常值为距离角膜平面40~mm。不像调节近点,集合近点并不随着年龄而下降。但由于年龄较大的人习惯较远的工作距离使集合使用相对较少,同时调节性集合的缺乏,使老年人的集合近点比年轻人大。
集合远点和集合近点之间的距离称为集合范围,集合范围的大小称为集合力。
集合为眼球围绕前后轴(y轴)旋转,通常使用角度来表示,双眼运动可使用三棱镜度来表示,也可单独使用米角来表示。
米角
集合近点(以米为单位)的倒数,如下图,不管眼间距离,以裸眼旋转以获得在中线平面B点的双眼注视。每只眼的集合是从原在位旋转到注视位的角。双眼旋转中心ZR和ZI的连线称为眼间基线,它的长度(眼间距离)大约与视远瞳距相等。
当视轴朝向注视点时,总的集合角是双眼视轴之间的夹角,用e表示。在双眼的旋转中心和注视点平面测量左眼和右眼旋转的角度OR和OL,,总集合角为它们的代数和。如果眼间距离为印,注视点与基线的距离为q,Q=1/q(q的单位为m)。如果不考虑瞳距,以米角表示集合角(MA),则:
集合的机制
集合可分为自主性和非自主性。
通过练习,没有视觉刺激,仅由意志产生和控制的集合称为自主性集合。
由视觉反射产生和控制的集合称为非自主性集合,是眼球维持双眼单视所产生的反射性位移。由于产生的机制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张力性集合(tonicconvergence)又称为紧张性集合,是张力性反射保持双眼眼轴平行的集合。它来自肌肉的张力和中枢持续的神经冲动。张力性集合不足导致外隐斜,过强导致内隐斜。在眺望无穷远时,单眼外肌(主要是内直肌)的张力维持眼位的集合成份。
调节性集合(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