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健委发布加强儿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

年7月2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儿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和细菌耐药监测工作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加强儿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和细菌耐药监测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07-23来源:医政医管局

国卫办医函〔〕60号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   为进一步加强儿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高儿童细菌真菌感染诊治及合理用药水平,研究建立儿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体系,经研究,我委决定在现有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和细菌耐药监测网的基础上,开展儿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和细菌耐药监测工作。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全国设置儿科诊疗科目的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要全部纳入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按照《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技术方案》(附件)进行临床应用数据监测和上报工作。   二、我委遴选出部分医疗机构同时纳入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和细菌耐药监测网,并作为第一批儿童工作组核心成员单位(名单见附件2)。遴选出的医疗机构除进行基础数据上报外,还应当按照《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儿童工作组核心成员单位数据上报技术方案》(附件3)和《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技术方案》(附件4)进行数据监测和上报工作。   三、各入网医疗机构要明确负责抗菌药物监测和细菌耐药监测的具体部门和负责人,积极为监测工作创造条件,严格遵循技术方案要求,做好相关数据上报工作,并确保上报数据规范、真实、可靠。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加强监督指导,通过开展监测,密切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联系人:王曼莉   联系00-   传真:00-   邮箱:ylglc

nhc.gov.cn   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联系人:杨小强、刘丁、古志和   联系00-、2、3   邮箱:jiancewang

vip.sina.   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联系人:刘晓琳、姚宝莹、张素秋   联系00-、   邮箱:naiyaojiance

heliyongyao.org?   附件:.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技术方案??       2.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和细菌耐药监测网儿童工作组核心成员单位名单(第一批)       3.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儿童工作组核心成员单位数据上技术方案       4.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技术方案

?

?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原文及相关附件下载网址:

  省(自治区、直辖市)医院名称:         

医院等级:□三级□二级□医院类别:□儿童□妇幼保健 医院代码:

医院性质

□公立□军队□民营

2

医保定点

□是□否

3

()实际开放床位数

(2)本年度平均床位使用率

  张

  %

4

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PATC)

□建立      负责人职务   

□未建立      委员会人数    人

5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建立□未建立 负责人职务/职称   

6

()抗菌药物管理组

(2)管理组成员包括:

□建立□未建立 负责人职务/职称   

医务管理人员 名 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名临床感染性疾病医师 名微生物专业人员 名抗感染专业临床药师名临床护师名

7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实施办法

□制定□未制定

8

抗菌药物应用分级管理

□实行□未实行

9

微生物检测与药敏试验

□有□没有

0

()本院细菌耐药情况通报

(2)通报时间

□有□没有

□一月□三月□半年□一年

()抗菌药物TDM监测

(2)具体监测品种

□有□没有

、2、3、

4、5、6、

2

在医院基本药品目录中

(按药品通用名统计)

抗菌药物      品种;抗菌药物      品规数

*此表仅在每年9月份的数据报表中填报

填表日期:年月日

填表人:

表2

年度抗菌药品消耗金额调查表(年报表)

医院   数据上报日期:年月

一、年医院总收入(金额)

万元

不含政府拨款

二、政府拨款(金额)

万元

三、年药品总收入(金额)

万元

四、医院总收入比例

五、药品进销差价收入(金额)

万元

六、药医院总收入比例

七、西药全年使用金额(零售价)

万元

其中:门诊药房

万元

住院药房

万元

八、抗菌药物全年使用金额(零售价)

万元

其中:门诊药房

万元

住院药房

万元

九、抗菌药物占药品总收入比例

说明:

、此表内容为全年数据,仅在每年9月份的数据报表中填报。

2、此表中的抗菌药物不包括含植物成分的抗菌药、抗结核病药、抗麻风病药、抗病毒药、抗寄生虫药。

3、表中所指“使用金额”均按药品的零售价计算

4、表中所有统计金额均以“万元”为单位。

5、门诊药房包括所有门诊药房和急诊药房。

6、西药(不包括中成药)全年使用金额=门诊药房金额+住院药房金额

7、抗菌药全年使用金额=门诊药房抗菌药物使用金额+住院药房抗菌药物使用金额

填表人:

表3-

非手术病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表(月报表)

医院 抽样时间:20年月日至20年月日 非手术病人出院人数:

病人所属科室:      病历号:       序号:

基本情况

性别男/女年龄体重Kg入院时间年月日出院时间年月日

2

诊 断

入院

、                  2、                  3、                  

4、 5、   6、                  

出院

、                  2、                  3、                  

4、 5、   6、

3

过敏史

无    有(抗菌药品通用名:)

4

实验室检查

用药前

体温(t): ℃(MM/DD)白细胞计数(WBC): (MM/DD)中性粒细胞(NEUT%):   (MM/DD)谷丙转氨酶(ALT): (MM/DD)肌酐(Cr):(MM/DD)肌酐清除率(GFR): (MM/DD)降钙素原(PCT): (MM/DD)脑脊液生化:糖CL蛋白(MM/DD)

病原学检测:.未做 2.做(MM/DD):标本-(未检出/检出- 菌)

药敏试验:.未做 2.做(MM/DD):(相符/不相符)

用药后

体温(t): ℃(MM/DD)白细胞计数(WBC): (MM/DD)中性粒细胞(NEUT%):   (MM/DD)谷丙转氨酶(ALT): (MM/DD)肌酐(Cr): (MM/DD)肌酐清除率(GFR): (MM/DD)降钙素原(PCT): (MM/DD)脑脊液生化:糖CL蛋白(MM/DD)

5

影像学诊断2

.X线£   超声£CT£   磁共振£ 2.部位:       

3.感染相关描述:

6

临床症状2

与感染有关的主要症状:

支持重症感染的症状:

7

用药目的

.未用药 2.预防(△) 3.治疗(£)(感染诊断         )

8

用药情况(注射用药请同时写清溶剂名称及用量)

(治疗在£上划P预防在△上划P)

药品通用名

单次剂量

给药频次

途径

总用量

起止时间(月日时分)

£△

mm/ddhh/mm

溶剂

£△

溶剂

£△

溶剂

£△

溶剂

£△

溶剂

£△

溶剂

累计使用抗菌药种天

9

费用(元)

住院总费用:         住院药品总费用:         住院抗菌药物总费用:

0

治疗结果

治愈   好转   无效   

有3/无 继发(医院)感染

有/无 使用抗真菌药4

用药合理性评价5

本院

□适应证(如无适应证,不再评价余下各项) □药物选择 □单次剂量 □每日给药次数

□溶 剂 □用药途径 □用药疗程 □更换药品 □联合用药[若不合理,请选择:

□无指证□增加毒性□无协同作用□多品种(3种以上)]

2

中心

□适应证(如无适应证,不再评价余下各项) □药物选择 □单次剂量 □每日给药次数

□溶 剂 □用药途径 □用药疗程 □更换药品 □联合用药[若不合理,请选择:

□无指证□增加毒性□无协同作用□多品种(3种以上)]

3

备   注

4

说   明

.年龄的单位分别为:天、周、月或岁;2.只填写与感染有关的影像学诊断和主要临床症状;3.继发感染的诊断及发病时间请在备注中说明;4.合理划√,不合理划×。具体细项请以“序号”形式填写在表3-3的相应项目中;“用药合理性评价项”只做3、7月份的报表。

表3-2

手术病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表(月报表)

医院 抽样时间:20年月日至20年月日 手术病人出院人数:

病人所属科室: 病历号: 序号:

基本情况

性别男/女年龄体重Kg入院时间年月日出院时间年月日

2

诊   断

入院

、                  2、                  3、                  

4、 5、   6、                  

出院

、                  2、                  3、                  

4、 5、   6、

3

过敏史

无    有(抗菌药品通用名:)

4

实验室检查

用药前

体温(t): ℃(MM/DD)白细胞计数(WBC): (MM/DD)中性粒细胞(NEUT%):   (MM/DD)谷丙转氨酶(ALT): (MM/DD)肌酐(Cr):(MM/DD)肌酐清除率(GFR): (MM/DD)降钙素原(PCT): (MM/DD)脑脊液生化:糖CL

蛋白(MM/DD)

病原学检测:.未做 2.做(MM/DD):标本-(未检出/检出-菌)

药敏试验:.未做 2.做(MM/DD):(相符/不相符)

用药后

体温(t): ℃(MM/DD)白细胞计数(WBC): (MM/DD)中性粒细胞(NEUT%):   (MM/DD)谷丙转氨酶(ALT): (MM/DD)肌酐(Cr):(MM/DD)肌酐清除率(GFR): (MM/DD)降钙素原(PCT): (MM/DD)脑脊液生化:糖CL

蛋白(MM/DD)

5

用药目的

.未用药 2.预防(△) 3.治疗(£)(感染诊断         )

6

手术情况

手术名称           切口类别:Ⅰ/Ⅱ/Ⅲ

手术开始时间:月日时分手术结束时间:月日时分

术前初次预防用药时间:.>h;2.切皮前0.5-h;3.<0.5hr;4.术前未用术后用;5.夹脐带后用药;6.眼科滴眼<24hr;7.眼科滴眼>24hr;8.肠道准备<24hr;9.肠道准备>24hr;

术中给药情况:.追加;2.未追加

7

用药情况(注射用药请同时写清溶剂名称及用量)

(治疗在£上划P预防在△上划P)

药品通用名

单次剂量

给药频次

途径

总用量

起止时间(月日时分)

£△

mm/ddhh/mm

溶剂

£△

溶剂

£△

溶剂

£△

溶剂

£△

溶剂

£△

溶剂

累计使用抗菌药种天

8

费用(元)

住院总费用:         住院药品总费用:         住院抗菌药物总费用:

9

治疗结果

治愈   好转   无效   

有2/无 继发(医院)感染

有/无 使用抗真菌药3

0

用药合理性评价4

本院

□适应证(如无适应证,不再评价余下各项) □药物选择 □单次剂量 □每日给药次数

□溶 剂 □用药途径 □更换药品 □联合用药[若不合理,请选择: □无指证 

□增加毒性 □无协同作用   □多品种(3种以上)]

围手术期用药时间:□术前   □术中   □术后

中心

□适应证(如无适应证,不再评价余下各项) □药物选择 □单次剂量 □每日给药次数

□溶 剂 □用药途径 □更换药品 □联合用药[若不合理,请选择: □无指证 

□增加毒性 □无协同作用   □多品种(3种以上)]

围手术期用药时间:□术前   □术中   □术后

2

备   注

3

说   明

.年龄的单位分别为:天、周、月或岁;2.继发感染的诊断及发病时间请在备注中说明;3.如使用抗真菌药物,请填表6-2;4.合理划√,不合理划×。具体细项请以“序号”形式填写在表3-3的相应项目中;“用药合理性评价项”只做3、7月份的报表。

填表人________________

表3-3()

非手术用药合理性评价意见(纸质)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医院            抽样时间_________________

评价项目

合             理

不    合    理

评价内容

本院评价

中心评价

评价内容

本院评价

中心评价

适应证

.有治疗细菌感染的临床诊断

.无治疗细菌感染的临床诊断

2.有预防用药指征

2.无预防用药指征

药物选择

用药选择符合《原则》

.选择药物超出《原则》

2.超抗菌谱用药

3.药物选择起点高

4.未注意特殊人群用药特点2

5无指征用药3

单次剂量

单次剂量正确

.单次剂量过大

2.单次剂量过小

每日给药频次

符合药品说明书

不符合药品说明书

溶剂

选择正确

.溶剂选择错误

2.用量错误

给药途径

正确

不当

用药疗程

疗程恰当

.疗程过长

2.疗程过短

联合用药

.有多病菌混合感染指征

.无指征

2.有协同增加疗效

2.无协同

3.降低各自毒性

3.增加毒性

4.品种多(同时使用多于3种)

更换药物

有更换药物的依据

.无更换药物的依据

2.频繁换药

填写说明:

一、在进行病历用药合理性评价时,请选择恰当的条款,可以单选也可以复选,并将病历序号填写在相应条款后的空格中。

二、应尽量将评价意见归纳在表中所列的条款中,如果确实无法归纳的,可填写在相应栏目的空白处。

三、表中相         抽样时间_________________

评价项目

合             理

不    合    理

评价内容

本院评价

中心评价

评价内容

本院评价

中心评价

适应证

.Ⅰ类切口手术范围大、时间长

无预防用药指证

2.Ⅰ类切口手术涉及重要器官

3.Ⅰ类切口手术有异物植入

4.Ⅰ类切口手术糖尿病控制不佳

5.Ⅰ类切口手术恶性肿瘤放、化疗中

6.Ⅰ类切口手术免疫缺陷或营养不良

7.Ⅱ类切口手术有指征

8.Ⅲ类切口手术有指征

药物选择

用药选择符合《原则》

.选择药物超出《原则》

2.超抗菌谱用药

3.药物选择起点高

4.未注意特殊人群用药特点2

5.无指证用药3

单次剂量

.单次剂量正确

.单次剂量过大

2.单次剂量过小

每日给药频次

符合药品说明书

不符合药品说明书

溶   剂

.选择正确

.选择错误

2.用量正确

2.用量错误

给药途径

正确

不当

术前用药时间

.在切皮前0.5~hr之内给药

.在切皮前>hr给药

2.眼科手术24hr内滴眼

2.术前未给药、切皮后或术后给药

3.切皮前<0.5给药

4.眼科手术滴眼药>2hr

评价项目

合             理

不    合    理

评价内容

本院评价

中心评价

评价内容

本院评价

中心评价

术中用药

.无须追加

.违规追加

2.手术时间>3hr已追加

2.手术时间>3hr未追加

3.失血>ml已追加

3.失血>ml未追加

术后用药

用药时间符合《原则》或临床情况

用药时间长,不符合《原则》或临床情况

联合用药

.有多病菌混合感染指征

.无指征

2.联用有协同增加疗效

2.无协同

3.联用降低各自毒性

3.增加毒性

4.多品种(同时使用3种以上)

更换药物

有更换药物的依据

.无更换药物的依据

2.术前术后更换药物无依据

3频繁换药

填写说明:

一、在进行病历用药合理性评价时,请选择恰当的条款,可以单选也可以复选,并将病历序号填写在相应条款后的空格中。

二、应尽量将评价意见归纳在表中所列的条款中,如果确实无法归纳的,可填写在相应栏目的空白处。

三、表中相   年月日当日门诊普通处方总量:张

序号

年龄

诊断

药品品种数

使用基本药物目录品种数

注射剂2

有/无

抗菌药处方使用情况3

处方金额

(元)

通用名规格数量金额(元)

用法用量4

用药途径5

2

99

00

合计

注:.每月6日(遇节假或公休日时提前至节假或公休日的前一个工作日)门诊处方中,随机抽样00张处方,设定为每病历一张处方。

2.下列药品或制剂不列入注射剂使用统计范围:⑴疫苗;⑵各种溶剂;⑶局麻用制剂;⑷封闭用制剂;⑸结膜下或球后注射用药品等。

3.本表统计的抗菌药物,仅指全身用药抗菌药物。皮肤科、眼科、五官科用抗感染类外用制剂及含庆大霉素、喹诺酮类或其他抗菌药物的复方止泻药制剂;含植物成分的抗菌药、抗结核病药、抗麻风病药、抗病毒药、抗寄生虫药等不在此统计之列

4.每日用药次数及每次用药剂量。

5.⑴口服;⑵肌肉注射;⑶静脉注射;⑷外用;⑸眼用;⑹其他。

填表人:

表5

季度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表(季报表)

(样表)

医院 收治患者人天数 上报数据日期:年月

类别

药品通用名

剂型

规格

单位

数量

总费用(元)

青霉素类:(例)

青霉素G钠

注射剂

IU

40

28

青霉素类复方制剂:

青霉素类+酶抑制剂:

一代头孢菌素:

二代头孢菌素:

三代头孢菌素:

四代头孢菌素:

头孢菌素+酶抑制剂:

碳青霉烯类:

其他β-内酰胺类:

氨基苷类:

四环素类:

大环内酯类:

糖肽类:

磺胺类:

喹诺酮类:

硝咪唑类:

林可胺类:

磷霉素类:

酰胺醇类:

其他β-内酰胺酶抑制剂:

抗真菌药

其他抗菌药:

说明:、本表只统计住院病人季度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不包括外用制剂及出院带药和门诊病人用药。

2、表格填写格式参照表第一行的示例,不填分类名称,只填写抗菌药物名称、数量和金额;抗菌药物名称必须填写通用名。

3、医院收治患者人天数(医院季度出院患者总人数×同期平均住院天数)由医院统计部门提供。

4、单位:指最小包装单位,如片、支、粒;

5、数量:指以最小包装单位计算的数量;

6、规格:指最小包装单位的规格,如0.5g即0.5g/片(支);口服制剂中规格相同的同一通用名的药品可算作一种药品统计

附件2: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和细菌耐药监测网儿童工作组核心成员单位名单(第一批)

附件2

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和细菌耐药监测网儿童工作组核心成员单位名单(第一批)

序号

所属省份

医院名称(67所)

北京

首都医科医院

2

北京

首都儿医院

3

天津

医院

4

河北

医院

5

河北

医院

6

山西

医院

7

山西

太原市妇幼保健院

8

山西

长治市妇幼保健院

9

山西

医院(医院)

0

内蒙古

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

内蒙古

乌海市妇幼保健院

2

辽宁

医院

3

吉林

医院

4

黑龙江

医院

5

黑龙江

医院

6

上海

医院

7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8

上海

上海医院

9

江苏

医院

20

江苏

医院

2

江苏

无锡市妇幼保健院

22

浙江

浙江大医院

23

浙江

医院

24

安徽

医院

25

福建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

26

福建

医院

27

江西

医院

28

江西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

29

江西

赣州市妇幼保健院

30

江西

吉安市妇幼保健院

3

江西

九江市妇幼保健院

32

江西

萍乡市妇幼保健院

33

山东

医院(医院)

34

山东

医院

35

河南

医院

36

河南

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

37

湖北

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

38

湖南

医院

39

湖南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

40

广东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4

广东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42

广东

医院

43

广东

医院(肇庆市妇幼保健院)

44

广西

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

45

广西

柳州市妇幼保健院

46

海南

海南省妇幼保健院

47

海南

海口市妇幼保健院

48

重庆

重庆医院

49

重庆

重庆市妇幼保健院

50

四川

医院

5

四川

四川省妇幼保健院

52

四川

成医院

53

四川

成都市锦江区妇幼保健院

54

贵州

贵阳市妇幼保健院

55

贵州

遵义市妇幼保健院

56

云南

医院

57

云南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

58

云南

曲靖市妇幼保健院

59

陕西

医院

60

陕西

医院

6

甘肃

甘肃省妇幼保健院

62

青海

医院

63

宁夏

宁夏妇幼保健院(医院)

64

宁夏

银川市妇幼保健院

65

新疆

乌医院(医院)

66

新疆

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

67

西藏

拉萨市妇幼保健院

附件3: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儿童工作组核心成员单位数据上报技术方案

附件3

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儿童工作组核心成员单位数据上报技术方案

一、监测目的

通过对儿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进行重点项目监测,如门急诊患者呼吸、肠道疾病的用药情况;住院患者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重点科室、病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儿童临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和特点,为提高儿童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制定相关管理政策和措施,提供数据支持。

二、监测方式

采取回顾性随机抽样调查方式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采集将采用直接导出相关数据信息的形式,通过网络将监测数据直接采集。统计分析数据采用集中管理,资源共享,按权限查询提取相关数据资料和统计结果。

三、监测内容

调查数据主要按季度抽取门急诊处方和住院患者病历。

(一)门(急)诊处方。

.医院从每季度最后一个月(即3、6、9、2月)6日的所有门诊及急诊处方;

2.处方信息包括:性别、实足年龄、就诊科室、诊断、处方金额、药品名称(通用名)、规格、规格单位、剂型、单次剂量、剂量单位、用量、用量单位、金额。

(二)住院患者病历。

.医院从每季度最后一个月(即3、6、9、2月)的~20日的归档病历中随机抽取00份,分成非手术和手术两组。

2.住院病历信息包括基本信息(如:病历号、性别、实足年龄、所在科室、有无过敏史、住院费用、药品费用和抗菌药物费用),相关实验室检验信息(如临床检查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等),临床诊断和用药情况(包括:药物品名、规格、剂量、用药起止时间)及手术情况(包括:手术名称、切口类别、手术起止时间、是否预防用药、用药时机等)等内容。

四、适用范围

儿童工作组核心成员单位。

五、工作要求

在各医疗机构信息部门帮助下,通过API技术,医院HIS系统自动导出和采集相关监测数据信息。在此基础上扩大门诊处方和住院患者病历样本的抽取量,进而按科室和重点病种,对儿童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相关自动导出数据信息技术标准和文件另行通知。

附件4: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技术方案

附件4

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技术方案

通过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可获取有科学价值的、分层的细菌耐药性及变迁信息,掌握全国细菌耐药性流行趋势及新威胁,为政府、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及评估干预措施的有效性提供科学依据。

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包括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两种形式,常规开展被动监测,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主动监测。主动监测技术方案根据监测目标另行制定。本方案仅涉及被动监测。为了维持监测结果的有效性及可比性,保证监测结果质量,特制订本方案。

一、监测范围

医院按规范化操作、自临床标本中分离的有临床意义和公共卫生意义的普通细菌及其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以下简称药敏试验)结果。以收集资料为主,必要时,收集菌株用于复核结果和质量控制。

为了提高监测数据质量,医院应提高临床标本,特别是无菌体液标本送检率;提高送检标本,特别是痰液、血液标本合格率。各实验室应提高细菌,特别是苛养菌的检出率,应掌握分离细菌的临床意义,注意收集感染病原菌。

二、目标细菌

目标细菌为自临床标本中分离的有临床意义的细菌,包括以下标本及细菌:

(一)无菌部位标本(血液、脑脊液、骨髓、胸水、膀胱穿刺尿、腹水、无菌腔隙穿刺液、组织等)来源的所有非污染细菌;

(二)开放部位合格标本(痰、咽拭、尿液、粪便等)来源的具有临床意义的细菌。

三、目标细菌鉴定

采用专业认可的鉴定系统或手工方法进行目标细菌鉴定。所有分离细菌尽可能鉴定到种,如表皮葡萄球菌,而非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四、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根据国际标准、行业要求或仪器制造商建议,规范地进行药敏试验,可采用手工法、仪器法,报告抑菌圈直径(mm)、最小抑菌浓度(MIC值,μg/ml)。

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不接受仅为“耐药(R)”、“中介(I)”、“剂量依赖敏感(SDD)”、“敏感(S)”的报告结果。

采用自动或半自动仪器进行药敏试验时,应按照仪器制造商的要求补充试验,报告经补充试验确认的药敏结果。

商品化药敏试验药物浓度范围若不覆盖判断折点,需根据本院临床需要及本方案要求进行补充试验,报告经补充试验确认的药敏结果。

五、特殊耐药性检测方法(不包含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一)甲氧西林(苯唑西林)耐药葡萄球菌(MRS)。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路邓葡萄球菌甲氧西林(苯唑西林)耐药性

待测菌按照纸片扩散法操作步骤,采用30μg头孢西丁纸片于33~35℃孵育6~8h,或按照微量肉汤稀释法操作步骤,33~35℃孵育,头孢西丁6~20h,苯唑西林24h。头孢西丁≤2mm或≥8μg/ml,或苯唑西林≥4μg/ml为甲氧西林(苯唑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路邓葡萄球菌。

2.路邓葡萄球菌、伪中间葡萄球菌、施氏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以外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甲氧西林(苯唑西林)耐药性

待测菌按照纸片扩散法操作步骤,采用30μg头孢西丁纸片于33~35℃孵育24h,或按照微量肉汤稀释法操作步骤,采用苯唑西林于33~35℃孵育24h,头孢西丁≤24mm或苯唑西林≥0.5μg/ml为甲氧西林(苯唑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头孢西丁纸片法若8h后即出现耐药可报告为MRCNS。

3.表皮葡萄球菌甲氧西林(苯唑西林)耐药性

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法、苯唑西林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检测方法同2。待测菌亦可按照纸片扩散法操作步骤,采用μg苯唑西林纸片于33~35℃孵育6~8h,苯唑西林≤7mm为甲氧西林(苯唑西林)耐药表皮葡萄球菌。

4.伪中间葡萄球菌和施氏葡萄球菌甲氧西林(苯唑西林)耐药性

采用苯唑西林纸片法或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检测方法同表皮葡萄球菌。

(二)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

对于苯唑西林纸片抑菌圈直径≤9mm的肺炎链球菌,需测定MIC值,以确定其对青霉素的敏感性。

(三)高水平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肠球菌筛选试验。

.纸片扩散法

将0.5麦氏浊度待测菌菌悬液接种于MH平板,贴20μg庆大霉素或μg链霉素纸片,35±2℃孵育6~8h,抑菌圈直径6mm为耐药、≥0mm为敏感,7~9mm为不确定,需以微量肉汤稀释法或琼脂稀释法确认。

2.微量肉汤稀释法

按照微量肉汤稀释法标准操作要求将待测菌菌悬液接种于含μg/ml庆大霉素脑心浸液肉汤(BHI)于35±2℃孵育24h,或接种于含μg/ml链霉素的BHI肉汤于35±2℃孵育24~48h(若24h敏感继续孵育),任何生长为耐药。

3.琼脂稀释法

将0μl0.5麦氏浊度待测菌菌悬液接种于含μg/ml庆大霉素BHI平板于35±2℃孵育24h,或接种于含2μg/ml链霉素BHI平板于35±2℃孵育24~48h(若24h敏感继续孵育),>个菌落为耐药。

(四)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敏感性。

万古霉素MIC≥8μg/ml菌株筛查试验:将0.5麦氏浊度待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悬液0μl或肠球菌菌悬液~0μl接种于含6μg/ml万古霉素的BHI平板(最好用微量移液管滴加,也可以用棉拭子在菌悬液中浸润后挤干,涂布直径0~5mm或划线接种),35±2℃孵育24h,>个菌落可能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性减低或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耐药。

(五)β-内酰胺酶检测。

.葡萄球菌属

()青霉素MIC≤0.2μg/ml或抑菌圈直径≥29mm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待测菌按照纸片扩散法操作步骤,0U青霉素纸片35±2℃孵育6~8h,如纸片边缘界限清晰(cliff现象)为β内酰胺酶阳性,否则为阴性。

(2)青霉素MIC≤0.2μg/ml或抑菌圈直径≥29mm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以头孢硝噻吩纸片刮取MH或血琼脂平板孵育6~8h后青霉素或头孢西丁纸片抑菌圈边缘菌落,室温小时或遵循产品说明书,出现红色/粉红色为β-内酰胺酶阳性。当金黄色葡萄球菌头孢硝噻吩试验阴性时,需经青霉素纸片边缘试验确证其是否为产β-内酰胺酶菌株。

2.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

以头孢硝噻吩纸片刮取35±2℃孵育的HTM平板(流感嗜血杆菌)或35℃孵育20~24h后MH平板(卡他莫拉菌)上的菌落,红色/粉红色为β-内酰胺酶阳性。

(六)克林霉素诱导性耐药试验。

.葡萄球菌属

按照纸片扩散法操作步骤,将0.5麦氏浊度待测菌菌悬液接种于MH平板,5μg红霉素纸片和2μg克林霉素纸片边缘相距5~26mm,35±2℃孵育6~8h,与红霉素相邻侧抑菌圈出现“截平”(D形抑菌圈)或克林霉素抑菌圈内有薄雾状生长时为阳性,应报告克林霉素耐药;或将0.5麦氏浊度待测菌菌悬液接种于含4μg/ml红霉素和0.5μg/ml克林霉素的阳离子调节MH肉汤(CAMHB),35±2℃孵育8~24h,任何生长为阳性,应报告克林霉素耐药。

2.肺炎链球菌和β溶血链球菌

按照纸片扩散法操作步骤,将0.5麦氏浊度待测菌菌悬液接种于含5%羊血的MH平板或胰酶大豆琼脂平板(TSA),5μg红霉素纸片和2μg克林霉素纸片边缘相距2mm,35±2℃,5%CO2孵育20~24h,与红霉素相邻侧抑菌圈出现“截平”(D形抑菌圈)或克林霉素抑菌圈内有薄雾状生长时为阳性,应报告克林霉素耐药;或将0.5麦氏浊度待测菌菌悬液接种于含μg/ml红霉素和0.5μg/ml克林霉素的CAMHB(含2.5%~5%溶解马血),35±2℃孵育20~24h,任何生长为阳性,应报告克林霉素耐药。

六、目标药物

我国幅员广阔,各医疗机构用药习惯不同,同一种细菌药敏试验所选择的药物不尽相同。为使耐药监测结果能有效应用于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及管理,下表斜体加粗的抗菌药物为各种属细菌必须监测的药物,其他为建议监测药物。

除必须监测的药物外,其他监测药物由各医疗机构微生物学、药学、感染病学专家讨论,遵循以下原则确定:

(一)参照国际、行业要求,并根据标准每年度更新(应至少遵循上一年度的标准);

(二)根据各种属细菌特点,选择相应药物进行药敏试验。医院临床有效的常用抗菌药物,适当选择临床少用但使用价值高的药物;

(三)根据耐药监测结果调整监测药物种类。

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监测药物

细菌

名称

监测药物(斜体加粗者为必须监测药物)

葡萄球菌属

青霉素、苯唑西林、庆大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或环丙沙星)、万古霉素2、替考拉宁、利奈唑胺、达托霉素(除外呼吸道标本)2a、SMZco、头孢洛林、夫西地酸、四环素(或米诺环素或多西环素)、利福平、呋喃妥因(尿标本)

肺炎链球菌

分离自脑脊液的肺炎链球菌:

青霉素2、万古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曲松2(或头孢噻肟2)、美罗培南2

分离自脑脊液以外的肺炎链球菌:

青霉素2(或苯唑西林纸片3)、红霉素、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或莫西沙星)、万古霉素、SMZco、阿莫西林/克拉维酸2、头孢呋辛2、头孢曲松2(或头孢噻肟2)、美罗培南2、利奈唑胺

β溶血链球菌群4

红霉素、克林霉素、青霉素(或氨苄西林)、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头孢吡肟)、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

草绿色链球菌群

青霉素2(或氨苄西林2)、红霉素、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头孢吡肟)

肠球菌属

青霉素(或氨苄西林)、庆大霉素(高浓度)或链霉素(高浓度)、左氧氟沙星(或环丙沙星)、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达托霉素(除外呼吸道标本)2a、利福平、利奈唑胺、米诺环素(或多西环素)、呋喃妥因(尿标本)、磷霉素(尿标本,粪肠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和副流感嗜血杆菌

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呋辛(或头孢克洛)、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美罗培南(脑脊液标本)、左氧氟沙星(或莫西沙星)、SMZco、阿奇霉素

肠杆菌科细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属、肠杆菌属、枸橼酸杆菌、沙雷菌属等)

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西丁、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头孢他啶、氨曲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5、庆大霉素(或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或环丙沙星)、SMZco、头孢洛林、四环素(或米诺环素或多西环素)、替加环素6、多黏菌素2、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磷霉素(尿标本,大肠埃希菌)、呋喃妥因(尿标本)

肠杆菌科细菌(志贺菌属、沙门菌属)

氨苄西林、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7、左氧氟沙星、SMZco、氯霉素7

铜绿假单胞菌

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氨曲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庆大霉素(或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或环丙沙星)、多黏菌素2、头孢他啶/阿维巴坦

不动杆菌属

头孢他啶、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多尼培南)、庆大霉素(或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或环丙沙星)、多黏菌素2、四环素(或米诺环素或多西环素)、替加环素6、SMZco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左氧氟沙星、SMZco、米诺环素、头孢他啶2、氯霉素2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

头孢他啶、SMZco、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2、米诺环素、氯霉素2

其他非肠杆菌科细菌2

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庆大霉素(或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或环丙沙星)、SMZco

淋病奈瑟菌8

头孢曲松(或头孢克肟)、四环素、环丙沙星、青霉素、大观霉素、阿奇霉素2

注释:“”表示葡萄球菌属细菌对苯唑西林的药敏试验方法参照本文件五(一)。

“2”表示须用MIC法。

“2a”表示只能用肉汤稀释法。

“3”表示当OXA≤9mm时,需测定MIC值,以确定其对青霉素的敏感性。

“4”表示对β内酰胺类不需常规做药敏。

“5”表示当CRE检出率<%时需对检测结果复核。

“6”表示自动化仪器或纸片扩散法检测替加环素敏感性,结果为中介或耐药时需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确认。

“7”表示仅用于肠道外分离菌株。

“8”常规不需做药敏。

七、数据收集与上报

详见《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信息系统数据上报标准》。

(一)数据录入。采用WHONET软件录入质控数据、向临床报告的药敏试验结果以及其它监测数据。

(二)数据上报。质控数据及监测数据上报周期为每季度次。每季度第一个月5日前,通过“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信息系统”完成上一季度监测数据传送,并及时确认反馈信息。

(三)数据审核与反馈。所有上报数据将通过“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信息系统”自动进行汇总、审核、反馈。审核合格的数据将进入系统数据库进行分析。用户上传的不合格数据信息将反馈至用户并在修正后重新接受。

八、质量控制

全国细医院至少应遵循以下质量控制要求:

(一)培养基、试剂。新批号或新购入相同批号的培养基应进行无菌试验、生长试验、生长抑制试验(适用时)。

新批号或新购入相同批号的试剂、染色剂应以质控菌株(已知结果的菌株)进行质控。

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不接受无质控要求的自动或半自动鉴定、药敏仪器的检测结果。

(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日常质控应每周以质控标准菌株对向临床报告及向本监测网报告的所有药物进行质控。若检测频率小于每周次,则每个检测日应进行质控。

2.失控处理日常质控失控时,连续检测20~30天,每一组药物/细菌超出参考范围(抑菌圈直径或MIC)的频率应不超过(≤)/20或3/30;也可采用替代质控方案,即连续5天,每天对每一组药物/细菌重复测定3次,每次单独制备接种物,5个数据超出参考范围(抑菌圈直径或MIC)的结果应不超过(≤)个,若失控结果为2~3个,则如前述,再进行5天,每天3次重复试验,30个数据失控结果应不超过(≤)3个。此后,恢复日常质控。

采用自动或半自动仪器进行药敏试验时,应按照仪器制造商的要求进行质控。

(三)结果复核。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将定期或不定期医院监测菌株进行鉴定、药敏复核。

九、特殊情况处理

当出现下列不常见耐药现象时,医院首先需自行复核实验结果,若确认结果属实,需立即与省级监测中心联系,必要时,省级监测中心向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质量管理中心报告,决定是否送菌。请同时保留菌株直至收到反馈信息。

各省级监测中心将确认情况反馈至申请复核单位,同时,需上报国家卫生健康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由全国细菌耐药监测学术委员会讨论后提出具体措施和意见。

(一)不常见耐药菌。至少包括:

、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达托霉素及替加环素中介及耐药的葡萄球菌;

2、对青霉素耐药的化脓性链球菌。

(二)菌种转运。按菌种运送要求取新鲜菌种转种于平皿、冻存管或转运培养基中,在符合生物安全要求的条件下,通过有资质的快递公司寄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njingxieshi.com/jxxs/53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