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认为,早期发生的斜视病人,应该尽早治疗,以免影响其视力的发育,特别是立体视觉的形成。早期发生的婴幼儿性斜视,如不及早手术,其异常反射可能越发展越严重,尽早手术能争取使这类病人在手术后发展成双眼单视。
国外有报道已经将先天性内斜视的手术年龄,提前至生后六个月内进行。国内学者认为2---3岁儿童是斜视检查的"盲区",任何通过主观的功能检查都难以进行。加上其他种种原因,早期发生的婴幼儿性斜视,即使需要手术,医院目前也不能早期开展。
斜视手术术前设计的主要依据,是斜视的度数。获得准确的斜视度数,是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
常规的斜视度检查方法包括:三棱镜检查法,视野弧检查法,角膜映光法,及斜视尺检查法,同视机检查法。所有检查法均在不同程度上,有赖于被检者的合作,这就使得获得年幼儿童的准确斜视度变得非常困难。
婴幼儿性斜视不能很好的配合手术前检查,早期手术只能是常规进行,手术设计也只能循常规方法设计和进行。因此手术后仍有一定比例的儿童存在斜视过矫和欠矫的可能。
因此对于婴幼儿的斜视手术,手术前一定要向家长交待手术的成功率问题,让家长对手术后的效果有一个提前的评估。
斜视治疗的效果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外观上的改善,另一方面是功能上的改善。
对成年患者而言,前者的作用会更明显一些,因为视觉功能发育期已经结束,功能上的恢复希望不大。对儿童患者而言,不仅是外观上的改善,更重要的,也是儿童斜视治疗的意义所在,是双眼视功能的重建和发育。
为什么在功能治疗上的意义,有的孩子是“重建”,有的孩子是“发育”?这要从发病年龄说起。有的孩子出现斜视时年龄较大,双眼视功能已得到了一定的发育。这个时候出现斜视,虽然会对双眼视功能产生一定的破坏,但如果不延误治疗时机,及时手术,术后辅以适当的功能训练,双眼视功能是有望恢复的。不仅达到外观上的改善,还能达到功能治愈。这就是双眼视功能失而复得的“重建”。
而有的孩子发病时间较早,在生后早期,甚至6个月以内,就出现了斜视。其双眼视功能没有得到充分或者部分的发育,对他们而言,矫正斜视的目的就是,使双眼正位,在此基础上期望双眼视功能能够慢慢“发育”起来。
可以想象,以上二种情况,哪种的治疗效果更好。对前一种情况,孩子年龄较大,能配合术前检查和术后的功能训练,又曾经经历过正常的功能发育期,手术治疗效果一般是比较乐观的。对后一种情况,孩子年龄较小,不配合检查和功能训练,高级视功能没有得到过良好的发育,并且这些孩子经常是复杂斜视,不仅给斜视手术带来了难度,也使功能治愈的目标变得困难重重。
那么,这样的孩子是不是就不要冒着风险去积极手术治疗了呢?不是,这样的孩子就更要去积极治疗。
因为生命早期是功能发育的关键期,如果拖延治疗时间,在孩子年龄较大时再治疗,虽然孩子可以配合检查和治疗了,但这个时候,功能治愈也彻底无望了。所以,斜视发病年龄越早,就越要重视,越要积极治疗。虽然有的孩子可能视觉中枢有先天的发育异常,几乎不可能达到完全的功能治愈,但是,在斜视矫正的基础上,双眼视功能的部分发育对他的生活和学习也是大有裨益的。
提醒各位患儿家长一医院检查,观察病情,一旦治疗时机成熟,及时手术,不可延误病情。
文章综合来源:宝宝眼
转载时请标注出处
约稿、约访、合作、
联系邮箱:xmyzk
.有什么方法治白癜风北京治疗白癜风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