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光参差的病因分类症状及治疗眼视光

两眼的屈光状态在性质或程度上有显著差异者被称为屈光参差(anisometropia),临床上常说的屈光参差一般指双眼球镜或任何主子午线上柱镜的屈光力差≥1.00D。屈光参差是最常见的儿童屈光不正类型之一,损害儿童双眼视功能,是大龄儿童和成人弱视的首要危险因素。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下吧~

原因

屈光参差可能受遗传因素影响,但其确切机制尚不明了,还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发育因素:在眼发育过程中,远视程度不断减轻,逐渐趋于正视,并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近视,这个被称为眼球的正视化。若眼球正视化程度不同,就可能引起屈光参差。双眼视功能异常:斜视扰乱了或影响了眼球正视化的过程,导致双眼视功能异常发育出现差异。外伤和其他疾病亦可引起屈光参差:上睑下垂病人屈光参差发病率约为55%,其他包括眼睑血管瘤、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等)、核性白内障等。手术因素:一些手术可造成人为屈光参差,如人工晶状体植入、角膜移植、PK术等。

分类

1.散光性参差(astigmaticanisometropia):双眼散光量相等或相似,但散光轴向不同,使得两眼不同子午线的屈光力不同。.同性屈光参差(isoanisometropia)复合远视性参差:双眼均为远视眼,一眼远视量较另一眼大,且屈光力相差≥1D。复合近视性参差:双眼均为近视眼,一眼近视量较另一眼大,且屈光力相差≥1D。复合散光性参差:双眼均有散光,一眼散光量较另一眼大,且屈光力相差≥1D。3.混合性屈光参差(mixedanisometropia):一眼为近视,另一眼为远视。4.单纯散光性参差(simpleastigmaticanisometropia):散光仅存在于单眼。5.单纯远视性参差(simplehyperopicanisometropia):一眼为远视眼,另一眼为正视眼。6.单纯近视性参差(simplemyopicanisometropia):一眼为近视眼,另一眼为正视眼。7.垂直性参差(verticalanisometropia):两眼在垂直子午线上的屈光量不等。

症状

双眼单视障碍:当屈光参差超过一定的程度后(多认为是.5D以上),则因其一眼可看清目标,另一眼视物模糊,双眼视网膜上物像大小悬殊,从而失去双眼融像能力。交替视力:在屈光参差较轻时,患者看远时使用远视力较好的眼,视近时使用近视力较好的眼,即为交替视力。单眼视力:双眼视物时,不论看远还是看近,多用视力较好的那只眼,视力不好的眼因被抑制而废用。斜视、弱视:高度屈光参差会引起弱视,斜视程度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小斜视程度越重,且容易发生废用性外斜视。

治疗

儿童:应予全矫以刺激双眼视功能,防止弱视或单眼抑制的产生。

框架眼镜通常使用框架眼镜全天配戴。

接触镜参差量较高时,为避免框架眼镜带来的弊端(如镜片较厚重、棱镜效应和像差等)建议予以接触镜配戴。但验配前需全面检查,明确适应症,并排除禁忌症;同时注意儿童对接触镜依从性较差,且需要一定技术和良好卫生习惯,应以实际情况为准。

人工晶状体植入此法尤其适用于单眼无晶状体眼的矫正,一般岁左右即可植入人工晶状体。

儿童眼睑血管瘤所引发的屈光参差经常并发远视性散光,轴向在垂直于瘤体压迫的方向上,对于此类患儿,在1岁内我们要求经常随访,出现明显屈光参差后,需要立即进行瘤体摘除术,积极治疗屈光参差和弱视。

成人:一般鼓励矫正。但针对先天性屈光参差者,即使矫正也无法与正常视觉对比。

因视疲劳或眼外肌不平衡出现斜视时,应鼓励全矫。通常在几周内视疲劳就会得到改善,斜视也会好转。若不耐受全矫,给予降低矫正量以利适应。半年后仍对镜片不适应,可考虑予以棱镜矫正。棱镜矫正仍不适用者,可考虑进行手术。

一些老年病人如果配戴全矫的框架镜后出现头痛、眩晕,应同时进行不等像视的矫正。不等像视镜(iseikoniclens)不改变眼球调节和屈光状态,仅改变视网膜像的大小。

若想降低视网膜像大小的差异,也可配戴接触镜。

对于长期处于未矫正状态下的混合性屈光参差病人,往往不耐受全矫,即使减量后也不易耐受,此时可以给予一个能保证他们一只眼看远一只眼看近即交替性注视的处方。

参考文献:1.《眼视光学理论和方法,第3版》瞿佳等著.《实用眼科学,第3版》刘家奇等著,转载来源|OphthalmologyinEnglish原文名|屈光参差本文转载已获授权,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其他平台若需转载请联系原发值班编辑

李静总编

张玲合作/投稿邮箱

Lynnzhang36

16.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njingxieshi.com/crxs/89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