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眼科普之眼睛斜视了怎么办?
01
什么是斜视?
斜视是指眼外肌协调运动失常导致双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物体,由先天或后天的因素导致。斜视是眼科常见疾病,患病率约3~5%,为儿童期多发病。
02
斜视的病因有哪些?
斜视的病因复杂,涉及眼的调节集合功能、家族遗传等多种学说,具体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儿童斜视常见于明显的屈光异常、家族遗传、染色体变异、先天性神经肌肉发育不良或缺失、婴儿生产过程异常导致的损伤等情况。成人斜视多见于后天发生的颅脑血管性疾病、外伤、感染、肿瘤等疾病。
03
斜视的典型症状是什么?
斜视最典型症状一只眼注视时,另一眼眼位偏斜。另外还有复视现象、头位偏斜(代偿头位),强光下喜眯一眼,视疲劳,弱视等。
04
斜视会带来哪些问题?
一、视觉功能受到损害斜视性弱视,斜视眼通常视力较差。由于一眼偏斜,仅仅能用一眼注视目标,视野不如正常人开阔,没有融像能力和立体视觉,从事驾驶、绘图、精细工作会受到限制。
二、影响全身骨骼发育畸形。一些麻痹性斜视的患者,由于眼肌麻痹,常采用偏头、侧脸等特殊头位来克服视物时的不适,如不及时矫正,长期的“代偿头位”会导致骨骼发育的畸形,如脊柱侧弯、大小脸等。
三、外观异常影响心理健康、影响美观,造成患者孤僻、自卑及反常心理,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社交。
05
如何判断孩子有无斜视
自测法-角膜映光法:将一只小手电筒置于小朋友双眼前正中30CM位置,让孩子双眼注视电筒的亮光,这时在孩子双眼角膜(黑眼珠)上会出现灯泡的反光点,仔细对比亮点的位置,如果双眼反光点位于黑眼珠中间的位置,说明双眼是正位注视,往往没有斜视。
角膜映光法:左眼内斜
儿童斜视一旦发现,应尽早开始治疗。斜视合并明显的屈光不正或弱视,首先应配镜矫正屈光不正或提高弱视眼的视力。待双眼视力平衡后再采用手术或非手术的方法(视功能训练)矫正斜视。成人后天性斜视,病因明确的,需待病情稳定至少6个月以后才能考虑手术治疗。
病例
患者,7岁儿童,V型外斜视,术前向上-40棱镜度,向下-10棱镜度,头向左肩倾斜,无融合无立体感。手术双眼外直肌后退联合双眼下斜肌断腱。
术后眼位正位,代偿头位消失,V征消失。术后半年复查,发现恢复融合及立体视,立体视60″。
病例
患者,22岁年轻男性,间歇性外斜视,术前外斜-40棱镜度,无同时视,无融合,无立体视。
术后眼位正位,开始出现同时视。结合多媒体视功能训练一个月,恢复融合及立体视。立体视达到40″。
需要强调的是,对于斜视患者来说,手术是第一步,术后合理的双眼单视功能训练可以帮助补充和巩固手术效果。患者反馈
特色亚专科之斜弱视和小儿眼病
医院眼科斜弱视和小儿眼科亚专科自年开展以来,致力为斜视、弱视儿童视觉发育保驾护航。经过近20年发展,现已成为五邑及周边地区斜视、弱视患者诊疗的首选单位。常规开展各种类型斜视的非手术与手术治疗,并进行微创性手术,切口小、创伤小、并发症少、手术成功率高。本专科重视临床和与其他亚专科疾病的相关研究,努力提高斜视、弱视诊疗水平。对各种类型斜视的双眼单视功能、斜肌功能与旋转斜、斜视术后眼表功能改变、复杂性斜视的手术治疗、旋转性斜视的诊治、甲状腺相关眼病性斜视的手术治疗及弱视的防治具有丰富的诊疗经验。
特色亚专科
特色亚专科
医院眼科
供稿:刘芳
编辑:周维
审核:彭超
更多爱眼科普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