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y~
每周二、四
新鲜会议干货奉上!
.11.01
前言
儿童存在生理性远视,对于不同年龄的孩子,生理性远视的度数是略有不同的。3-5岁生理性远视是度以下,5-6岁是度以下,6-7岁是度以下。
李莉
主任医师,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生
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专业委员
北京医学会眼科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视觉健康分会委员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编委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编委
今天给大家的分享的主题是:儿童内斜视的屈光矫正。
01
儿童正常的屈光状态
我们先了解一下儿童正常的屈光状态。我们知道,儿童存在生理性远视,对于不同年龄的孩子,生理性远视的度数是略有不同的。3-5岁生理性远视是度以下,5-6岁是度以下,6-7岁是度以下。而散光呢,正轴散光在度以下,斜轴散光在度以下。
下图是婴儿和儿童屈光矫正指南。用红色标记的就是远视合并内斜的患儿,在0-3岁基本有度的远视力,建议给予屈光矫正。
我们做屈光检查,有显然验光、散瞳验光,还有一些患者需要做散瞳后复验。显然验光一般用在诊断性,刚刚刘教授也有讲到,白内障术后我们一般可以做显然验光。也有一部分患儿需要做散瞳,他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解除睫状肌的麻痹,而是为了方便我们的检影。
在临床中经常使用的睫状肌麻痹剂有三种。1%阿托品是比较经典的睫状肌麻痹剂,使用的频次是2-3次/每日,连续3-5天,要根据不同的年龄,对于小的婴幼儿,一般是一天点2次,甚至有一天点1次,连续点3-5天;适用的范围是0-12岁首次验光,还有内斜视的患者,首选是1%的阿托品睫状肌,恢复的时间较长,是21天。还有另外两种睫状肌麻痹剂是1%盐酸环喷托酯和0.5%复方托比卡胺。主要用在7岁以上,一般是单纯的近视,或者是复诊的患者。恢复的时间相对来说会短一点,3天或者是6个小时。
02
儿童内斜视分类
我们来看一下儿童内斜视的分类。这是我们年在中华眼科杂志上,有个关于儿童斜视分类的专家共识,内斜视一共分为五大类,下面就根据分类来说一下屈光矫正的问题。
先天性内斜视
1、先天性内斜视是在出生早期或者出生六个月内发病。
2、一般斜视角度比较大,大于40个棱镜度,多数病人双眼视力相等而呈交替注视,少数为单眼斜视,同时伴有其他疾病,所以我们要排除这种单眼斜视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弱视。
3、屈光状态为轻度远视,戴镜不能矫正眼位。
4、有部分的患者存在家族史。
屈光矫正原则
1、50Δ或50Δ以上的内斜视,屈光度小于+2.00DS,交替注视,不存在弱视,可不配戴眼镜,早期需要手术治疗,尽早增加建立双眼视的机会。
2、+2.00DS及+2.00DS以上远视,应该首先戴镜矫正,戴镜3个月后眼位不能矫正,需要手术治疗。
3、内斜视术后复发或者欠矫,存在远视性屈光不正应该给予全矫配镜,观察眼位的情况。
4、伴弱视患儿,需优先弱视治疗,直到双眼视力基本平衡,再考虑手术。
调节性内斜视
一、屈光调节性内斜视
1、屈光性调节内斜视的发病年龄一般为2-3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刚开始的时候,看近比如说看书的时候,由于调节出现的这种斜视,有可能表现为间歇性的,并不是一开始出现就是很大角度固定的内斜。
2、屈光状态多为中高度远视,戴镜后能够矫正眼位。这类孩子往往不用等到3个月,来复查的时候,我们发现戴镜之后,孩子的内斜就得到了矫正。
3、可伴有单眼或双眼弱视。
4、AC/A正常。
下图这个患儿伴有度、度的远视,戴镜矫正后,斜视得到完全矫正,并且眼位是正位的。
屈光矫正原则
1、阿托品散瞳验光,足矫戴镜,充分矫正以减轻调节。
2、大多数戴镜3个月,斜视消失,半年散瞳验光换镜。
3、不要过快降低眼镜度数。如果我们眼镜度数降得过快,可能会由于人为的因素,把调节性内斜视的孩子变成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的孩子。
二、非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
1、多在1-4岁发病。
2、伴有轻度远视。
3、看近时斜视角明显大于看远时(≥15Δ)。
4、AC/A值高。
屈光矫正原则
1、高AC/A比值的内斜视,远视度数即使很小,任何没有被矫正的屈光不正都将激发集合,因此远视性屈光不正,甚至少到+0.50DS都应予以充分矫正。
2、首选双焦点眼镜治疗,散瞳验光,看远矫正全部远视,看近再加+3D的双焦点眼镜,以看近时为内隐斜为宜。
3、5岁以上可逐渐减少双焦点眼镜的近用镜片度数,每次验光减少+0.5-1.0D,通常6-12个月重新散瞳验光。
4、到8-9岁时可去掉近用镜片,改用普通眼镜。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往往戴镜后仍然存的一定的斜视角度,只能矫正一部分内斜。对于这部分患者,如果伴有弱视,我们要先进行弱视治疗。
下图的患儿戴镜后只能矫正一部分的度数,仍然残留一部分的内斜。
屈光矫正原则
1、先足矫配镜,坚持戴镜,弱视治疗。
2、6个月后,双眼视力基本平衡,最好视力0.8,对剩余斜视度行斜视手术。
非调节性内斜视
1、多为大龄幼儿发病。
2、无明显远视,亦可能有近视,戴镜不能矫正眼位。
3、单眼者多伴有弱视。
其他
其他类型的内斜视,例如微小内斜视、周期性内斜视、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根据散瞳验光结果,足矫配镜。
继发性内斜视
继发性内斜视多见于外斜视手术过矫的患者。对于早期过矫的患者,我们需:
1、如术前散瞳验光为远视,有眼镜,戴镜观察眼位。
2、如术前验光为生理性远视,未配镜,可依年龄、根据生理性远视的程度予以配镜,或者略微过矫,来观察斜视眼位。往往过矫的孩子,打破这个融合,我们会发现连续性的内斜角度会越来越大,控制不住就需要二次手术。
这是一个比较大龄的孩子,间歇性外斜视术后三个月,发生连续性内斜视。
眼球震颤合并内斜
还有一类就是眼球震颤合并内斜,配镜的原则和我们前面讲的是一样的,在常规的屈光检查之后,进行足矫配镜。对于伴有代偿头位,不能手术,或者患者家属不愿意接受手术,代偿头位的矫正,我们可以给患者配戴三棱镜。下图是一个面向左转,视线向右的一个代偿头位的孩子。我们给他配戴了一个双眼底向左8Δ的三棱镜之后,头位有明显的改善。
03
病例分享
再给大家分享三个病例。如下图所示,2岁的男孩,出生5个月后发现“对眼”,通过病史查看,考虑他应该是一个先天性内斜视的孩子。通过检查,发现孩子双眼是可以交替注视的,没有眼球运动异常。经过散瞳验光后,发现有度的远视或者是与度的近视,这种情况,大家觉得他需要配镜吗?
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可不配镜。因为他是一个先天性内斜,又能交替注视,可以考虑早期手术。
这也是一个先天性内斜视的病例。我们发现患儿右眼注视差,左眼注视,只有右眼表现出一个15°的斜位。眼球运动是正常的,通过阿托品散瞳验光,我们发现他存在远视屈光参差。这样的患者我们就要给他全矫配镜以及弱视治疗。当双眼视能交替注视后,我们再看斜视的角度来考虑择期手术。
这也是一个先天性内斜视的患者,也存在一只眼睛注视差,单眼弱视的问题。我们要排除其他的眼部疾病。散瞳验光之后,发现存在度的远视。这样的患者,因为他存在单眼的弱视,我们需要给他配镜,配镜是为了弱视的治疗。当双眼视力能够达到平衡,能够进行交替注视,出现交替斜视,我们再考虑进行手术治疗。所以,伴有弱视的孩子如果有斜视,我们需要先进行弱视的治疗。
复诊时间
首次复诊时间:
1、内斜视合并远视戴镜后3个月复查。复查的目的就是,看戴镜之后,斜视角度是不是得到部分的矫正,或者是完全的矫正,来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2、对于伴有弱视以及可疑弱视的患者,可以把复查的周期缩短,2个月左右来复查,进行弱视相关的一些治疗。
3、斜视手术后伴斜视手术过矫的这部分患者,我们给他一个过矫的眼镜,过矫周期要缩短,一般是每周进行复查。
04
小结
1、了解儿童屈光特点。
2、掌握儿童不同类型内斜视眼镜验配的原则。
3、正确使用睫状肌麻痹剂。
4、耐心检影,必要时低龄儿童使用镇静剂,婴幼儿准确检影验光是正确验配的基础。
5、定期复诊,更换眼镜。
给你个机会,
童资讯下期干货主题由你定!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