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如果孩子的眼睛出现这样的症状

弱视是常见的儿童眼病,在学龄前及学龄儿童中患病率约为3%,我国有三亿多儿童,弱视患儿的数量就相当大。其治疗效果与年龄密切相关,及时准确的诊断十分必要。

弱视的儿童矫正视力差(即戴上最好的矫正眼镜,视力还是差),看东西模糊,没有正常的视觉,无法从事许多需要精细视觉和空间定位能力的工作。在学习和生活中也会存在很多困难,如看显微镜时没有立体感,下楼梯容易摔倒等。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就会影响今后的高考升学就业等。此外,弱视还易引起斜视,影响儿童的外貌和自信心,使生活质量下降。

很多家长都听说过“弱视”,但对其意不是很清楚,造成对患儿诊治的耽误。弱视的定义: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异常视觉经验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从定义看,弱视的诊断并不复杂↘

Ⅰ.发生在视觉发育期内;

Ⅱ.存在异常视觉经验;

Ⅲ.矫正视力低于正常同龄儿;

Ⅳ.眼部无器质性病变。

上述条件全部符合,弱视诊断成立,否则,不宜草率诊断为弱视。

对弱视诊断条件的详细解释↘

条件Ⅰ:发生在视觉发育期内

视觉发育敏感期为0-12岁,在此期间的各种异常视觉经验可导致弱视的发生。而12岁以后视觉发育“成熟”,新发生的异常视觉经验不会引起弱视。

条件Ⅱ:异常视觉经验(危险因素)

异常视觉经验是指弱视发生的的病因:

●单眼斜视

注视眼对斜视眼的压抑作用,导致弱视的发生。交替性斜视因双眼获得视觉信息的机会均等,不会引起弱视。

●屈光参差

屈光参差导致两眼黄斑形成的物像清晰度不等,屈光度较大的一眼存在形觉剥夺,导致弱视发生。远视性屈光参差容易导致弱视,近视性屈光参差一般不引起弱视。

●高度屈光不正

(1)中度、高度远视:显性远视+3D以上可以导致弱视。

(2)超高度近视:-10D以上的超高度近视可以导致弱视的发生。中低度近视眼由于可以接受近距离的视觉信息,一般不会发生弱视。

(3)散光:2D以上的散光可以导致弱视,以远视性散光较为常见。危险程度大致为:高度远视远视散光中度远视高度近视,且与屈光度数成正相关。

●形觉剥夺

多发生在屈光间质混浊(如先天性白内障、角膜混浊)、上睑下垂等情况。由于形觉刺激不足,剥夺了黄斑形成清晰物像的机会而形成弱视。

条件Ⅲ:矫正视力低于正常同龄儿

诊断弱视的矫正视力标准并非固定值0.8,需结合儿童的年龄,充分考虑到低龄儿童视力未充分发育或发育迟缓等情况的存在,并需重视双眼视力的对称性。

条件Ⅳ:眼部无器质性病变应该理解为眼球与视路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瞳孔对光反应也应考虑在内。

屈光介质及眼底是弱视诊断的必查项目,相对简单;但颅内是否有病变,常需视觉电生理、视野及影像学检查予以明确。一般来讲,对于符合条件Ⅰ—Ⅲ且眼球检查未见异常的,弱视诊断明确,无需进一步查头颅CT等。

弱视的病因主要是屈光不正、单眼斜视以及形觉剥夺(白内障、上睑下垂)等,对于后者,应尽早手术治疗白内障或上睑下垂,这个很好理解。今天主要讨论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方法。

1、矫正屈光不正●绝大部分弱视儿童存在明显的屈光不正,且屈光不正可以同斜视、形觉剥夺等其他病因并存。正确的验光和合理的配镜是弱视治疗的主要内容。在精确验光的基础上,根据患儿的年龄、屈光性质及度数、眼位和矫正视力等信息合理配镜处方。

2、遮盖●单眼弱视或双眼不同程度的弱视应遮盖相对好眼,让弱视眼有更多的机会获得视觉刺激,利于视力提高。

对于弱视我们应当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所以建立良好的眼部健康体检意识和制度至关重要。

(作者眼科章峥嵘)

赞赏

长按







































鍖椾含閭e鐧界櫆椋庡尰闄㈡渶濂?
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庣殑鐨偆鐥呭尰闄㈡槸鍝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njingxieshi.com/crxs/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