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的疾病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做好眼睛的保健工作很有必要。但有时,眼睛疾病总在不知不觉之中就发生了,比如斜视,尤其是小儿斜视。
斜视是指患者双眼不能同时注视一个目标,当一只眼注视目标时,另一只眼便会偏离目标,在外观上表现为两只眼的位置不能对称。
斜视分为两种,一种是内斜视,一种是外斜视。
大家常说的“对眼”或“斗鸡眼”,学名叫做内斜视,这种斜视的特点是,一只眼睛注视正前方时,另一只眼则往里斜。看上去就是两个黑眼珠距离变近了,或者说“对”在一起了。
另外一种常见的斜视是外斜视,一般是一只眼注视正前方时,另一只眼睛向外跑,常表现为孩子眼神发呆或发愣无神。
斜视属中医目偏视、神珠转反等病范畴,那斜视应该怎样通过艾灸调理呢?
1、外斜视艾灸方法手持艾条悬灸艾灸攒竹、睛明、肝俞、合谷等穴,每穴15-20分钟,每日1次,10次1疗程,中间可休息2-3天,并配合使用蒸汽艾眼灸。(艾灸后注意保暖)
2、内斜视艾灸方法手持艾条悬灸太阳、鱼际、曲池、合谷等穴,每穴15-20分钟,每日1次,10次1疗程。中间可休息2-3天,并配合使用蒸汽艾眼灸。(艾灸后注意保暖)
最后再教大家一个辨别真假斜视的方法,咱们亚洲的宝宝,小时候往往鼻梁比较宽扁,还有不少宝宝内眼角有赘皮,也就是内眼角处的皮肤弯曲弧度大,皱褶把眼角遮住了,使黑眼球看起来好像贴着鼻梁,外观上很像“对眼”。
但经过专业医生的检查很快就能排除,所以也被称为假性内斜视。家长也可以用手捏起鼻梁上的皮肤,观察孩子是不是斜视,如下图。
如果孩子有斜视的现象,希望家长们重视起来,共同呵护孩子的视觉健康,给孩子一双健康明亮的眼睛。
儿童腺样体肥大(CAll)是儿科临床常见病之一。肥大的腺样体阻塞鼻咽部可造成咽鼓管功能不畅,继发中耳炎,也可影响鼻窦的引流,进而引发鼻炎和鼻窦炎。该病也是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严重者常引起全身病症,导致患儿发育和营养状态不良。
——西医治疗以手术为主,但由于儿童鼻腔狭小,术后并发症也较严重,包括鼻出血、鼻腔粘连、腺样体术后增生、咽鼓管圆枕损伤和软愕损伤等并发症。西医的保守治疗多以激素为主,虽然对腺样体肥大引发的临床症状有所缓解,但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中医认为腺样体肥大当属传统医学中的“鼻窒”范畴、“痰核”范畴,主要为肺脾肾三脏虚损所致,因个人体质有差异,有的需要从调理肝脾入手,如运脾化湿通络、清泻肝经郁热、宣肺开闭通窍等,需要临床上灵活辨证施治,多种方法相结合,使三焦通利,气调而顺达。
针刺法
由于患儿发病年龄偏小,对针有先天的恐惧,故在治疗前需与患儿家长交待与孩子作好沟通,避免发生拒针,哭闹或针时乱动等情况。
在针具的选用上,根据患儿年龄选用五分至一寸的短针,直径小于或等于30mm;
取穴宜少不宜多,以上星,印堂,迎香,曲池,合谷,足三里,丰隆,历兑,行间为主,每次选用3—4穴,一般每次不超过5个穴位;针刺手法易轻易快,避免大幅度的捻转提插,不强求得气感,不予电针刺激。留针时间根据患儿耐受程度从15—30分钟不等。
艾灸法
配穴一:此类患儿多同时伴有食少,纳差,腹胀,大便溏或便秘症状,或反复感冒,流涕等症状。考其根源实与脾胃功能最为密切,一般选择艾灸中脘,调其根本,复脾胃运化,增强其自身的抵抗力。然后温灸面部的迎香穴、印堂穴,治其鼻塞、喷嚏、呼吸暂停等标症。配穴二:艾条温和灸印堂、身柱、太溪为主。
拔罐法
针灸完毕,使患儿俯卧,取其背部的风门穴、肺俞穴、脾俞穴、胃俞穴、肝俞穴,胆俞穴,大肠俞穴,以闪罐法每穴3次,再定罐5—8分钟。
耳穴法
以王不留行籽贴压双侧耳部,内鼻,外鼻,咽,肺,脾、胃,肝,肾等穴,每贴保留2—3天,每天揉捏数次。
熏鼻法
以中药荆芥,薄荷,紫苏,白芷,苍耳子,辛荑花,鱼腥草等中药为主,加水煮沸5分钟,以药水蒸汽熏鼻,每日1-2次。
刺络法
辩证取用少商、商阳、中冲、耳尖、大敦、隐白、历兑穴行刺络放血法,每次2—3穴,交替使用。出血量以染红一支棉签为度。
经典案例
陈xx,女,6岁半。主诉:鼻塞、呼吸困难2+月。患儿近一年来反复感冒,经中药内服治疗好转,但鼻塞持续,至夜间张口呼吸,鼾声明显,近2月加重,常出现夜间呼吸暂停,患儿因呼吸困难夜间多次醒转,严重影响休息,医院诊断为中度腺样体肥大,西医建议手术治疗。但患儿与家长均拒绝手术,故前来寻求中医治疗。
由于近一年时间患儿频繁口服中药,已到药入即吐地步,故要求以针灸治疗。患儿配伍程度较好。经过辩证,患儿属于脾阴不足,肝热上冲,故弃灸法,每次按上述穴位交替取穴针刺,留针30分钟,针后分别行拔罐,刺络放血,穴位耳贴。并给予熏鼻方中加龙胆草,黄芩,青蒿,石菖蒲外用。治疗每日一次,每周2—3次。
第二次复诊时,患儿家长直呼神奇,述治疗当晚还未熏鼻,患儿夜间睡眠安稳,未出现呼吸暂停及鼾声,白昼亦未出现鼻塞现象。按上法继续治疗五次后,症状基本解除,呼吸顺畅,为巩固疗效,坚持治疗十次,症状完全消失。随访两年未复发。
小结
患儿体质有差异,所以选择的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请一定要就医辨证施治,才能取得最佳效果。不可擅自服药、针灸。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