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解1弱视应等到上学以后再治疗
纠正:很多家长认为,弱视应等到上学以后再治疗,那时孩子也懂事了,治疗起来容易配合。其实这是错误的,弱视治疗与年龄密切相关。一些研究表明、3岁以内为关键期,8岁以前为敏感期,超过14岁后治疗效果就大打折扣。
误解2小孩视力不好就是近视
纠正:弱视与近视根本不是一种病。近视眼是由于眼调节肌肉睫状肌过度紧张或遗传等原因造成眼轴变长,引起看远不清楚、看近清楚的眼病,戴镜后矫正视力多数可以恢复正常。而弱视是一种视功能发育迟缓、紊乱,常伴有斜视、高度屈光不正。戴镜视力也无法矫正到正常的眼病,两种病有本质不同。
弱视对儿童视功能的危害比近视大得多。因为近视仅仅是视远时视力下降,不伴有其他视功能损害,视力矫正不受年龄限制;而弱视患儿不仅视力低下,不能矫正,还不具备双眼单视功能,无立体视,不仅不能胜任驾驶、测绘及许多精细性工作,而且特影响工作前途,还可能造成终身视力低下甚至失明。
贴心提示
弱视不会自动痊愈
弱视不可能等到孩子长大以后自动痊愈,家长千万不能拖延等待,一定要主动、及时、积极、快速治疗,莫给孩子留下终身遗憾。
弱视形成是由于“眼、心、脑”系统的综合病理变化。研究证实,弱视儿童的症状是一组综合症候群,除眼部本身伴有远视、散光外,更有心-脑系统的综合病理变化。戴镜矫正和遮盖仅局限于眼部本身矫正治疗,而忽视了心-脑系统的综合调节,导致治疗周期长,效果慢。
弱视儿童的生长发育相对迟滞,体现于眼部细胞,就是眼部细胞处于休眠或半休眠状态;体现于脑视皮层,就是脑皮层失活;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屈光系统、感光系统、视传导系统出现异常,视神经敏感性相对较低、视觉的高级功能——融合功能和立体功能不同程度下降甚至丧失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