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喲,怎么度数又涨了?”
“能不能不涨?至少涨得慢一点?”
最近,萧山一位妈妈在群里分享了她的纠结:经历过2个多月的网课之后,3医院检查,发现得了假性近视。现在到了暑假去复查,发现近视已经度了!现在这位妈妈的纠结点在于,究竟是给孩子试试阿托品?还是戴相对昂贵的OK镜?还直接上框架眼镜呢?.....
和这位妈妈有相同困扰的萧山家长不在少数,为了让大家有个基本的认识,萧教君邀医院的杨羿医生来解答科普相关问题~
医院视光及小儿眼科主任
医学硕士;原浙二眼科视光及小儿斜弱视专科医生。在青少年近视防控及小儿斜弱视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与独到的见解。关于ok镜
1、ok镜的工作原理
影响近视主要是两个因素,一个是下图角膜处,角膜和晶体的曲率越高,近视度数就越高;一个是眼轴的长度,眼轴越长,近视也越厉害。
“OK”镜的工作原理非常简单,就是通过佩戴的产生的外力,作用在角膜进行塑形,使角膜暂时性变平,角膜的曲率就变了,光线聚焦的焦点就后移了,从而暂时性降低近视程度。
夜间配戴,白天取下,可以暂时性改变角膜表面的形态,从而有效提高白天的裸眼视力。不过大家需要注意:近视是不可逆的,佩戴ok镜无法扭转近视,是暂时通过改变角膜曲率形态来减少近视度数,改善裸眼视力。长时间不佩戴ok镜,角膜又会恢复原来的曲率。
另外,ok镜通过改变角膜形态,使外界光线在视网膜上形成周边近视性离焦,可以有效缓解眼轴的增长和近视度数的加重。
2、哪些人适合佩戴ok镜?
国内规定,佩戴OK镜需是8周岁以上的青少年,成年人也可以戴。另外,OK镜能压平的弧度有限,近视度数越高,角膜需要压平的量就越大,所以不同品牌的ok镜能够使用的近视度数上限各不相同,一般在度到度以内。
还需要说明的是,验配OK镜属于角膜塑形术,是医疗行为,需要视光师、眼科医生共同完成,并不是想配就能配的。想要配戴角膜塑形镜之前,先要做一系列的眼部检查,排查眼部疾病、眼部炎症、眼睑闭合不全、重度干眼症等眼科疾病。
3、佩戴ok镜的注意事项
1.ok镜是一种反转几何设计的硬性高透氧性隐形眼镜。和软性隐形眼镜相比,夜间佩戴会有少许异物感(适应之后会好很多);
3.摘取过程中要注意清洁双手,不然可能会将细菌残留在镜片上造成眼部感染;
3.OK镜一般在佩戴或者清洗的时候不留神容易丢,所以家长和孩子要小心,毕竟ok镜的价格比较贵,丢了真的很心痛!!(价格上,一副ok镜一般都在~00元不等)
关于阿托品
1、阿托品的工作原理
阿托品是一种古老的抗胆碱药物,主要作用是解除平滑肌的痉挛。因此过去主要用于内脏痉挛,如肾绞痛。在眼科,主要用于虹膜睫状体炎以及儿童验光,特别是远视和内斜视的孩子,常用的浓度是1%。
由于近视的发生被认为与过度的近距离用眼导致的睫状肌痉挛有关,因此早在多年以前就有医生用阿托品防控近视。0.01%的阿托品眼药水,可以缓解睫状肌的痉挛,并通过体内递质的变化来减慢眼球变长,但是这种方法的应用非常有限,目前中国大陆还没有正式批准用于近视防控的阿托品眼药水上市。
2、阿托品的使用注意事项
1.由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还未正式批准0.01%阿托品上市并用于近视防控,部分家长只能通过代购等方式自行购买。建议家长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购买和使用,并定期进行监控使用。
2.阿托品除了解除睫状肌痉挛以外,还有扩瞳作用,因此会带来看近物模糊、畏光等副作用。0.01%浓度的药水出现这些问题要轻得多,但仍然有部分孩子无法耐受,因此要谨慎对待,遵医嘱。
3.很多萧山家长担心用药后睫状肌调节能力下降,根据ATOM研究,0.01%阿托品平均导致调节力下降约2D(由于大部分儿童调节力在10D以上),因此大部分情况下对阅读是没有太大影响的。而且,停药后调节力是可以恢复的。但是,目前为止的研究中,最长的用药时间为2年,所以建议用药2年后,停2-3个月,再继续使用。
4.没有近视前不建议滴阿托品来预防近视,还是要优先考虑良好的用眼习惯和充足的户外运动。
关于普通框架眼镜
有关佩戴普通框架眼镜的误区
误区一:“近视的人眼镜能不戴就不戴,度数会越戴越深。”
杨医生解释说,首先,大部分未成年的人引起近视的主要原因是眼轴的增长,眼轴增长的速度越快、幅度越大、近视化的程度也越厉害。研究发现,眼轴每增长一毫米,近视度数一般会平均增长三百度左右。
而影响眼轴增长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先天的遗传因素、后天的用眼和生活习惯,但是没有证据证明戴镜会加速近视进展。恰恰相反,如果近视的孩子不戴眼镜,会导致他们视物模糊,而出现眯眼、歪头、凑近视物等不好的用眼习惯,而这些习惯本身会加重近视进展。
近视不戴镜平均用眼距离显著缩短
图片来源:Workingdistanceandeyeandheadmovementsduringnearworkinmyopesandnon-myopesClinExpOptom;94:6:–
国务院联防联控发布:近视度数大于度就该建议孩子配镜,而对那些近视在度以下的孩子,如果没有明显的看东西眯眼、歪头或者用眼距离过近等症状的话,杨医生建议可以暂时观察和随访,但是如果一但出现以上症状也最好佩戴眼镜。
很多家长在知道孩子近视后,可能因为自己不愿接受现实,总想着先等等,先看看,直到孩子完全看不清了,度数涨的飞快,才肯给孩子配镜,这也是很不可取的。
误区二:近视眼镜能配浅就配浅
很多家长在验光时总会在边上唠叨几句:“医生,差不多看到0.6或0.8就行了,千万不要配到1.0奥。”事实上,国内外大量科学研究发现,眼镜欠矫和足矫相比,在近视防控的作用上要么就是无显著区别要么就是欠矫控制近视的效果更差。
图片来源:KahmengChung.Undercorrectionofmyopiaenhancesratherthaninhibitsmyopiaprogression.VisionResearch42()–
而最新的近视防控指南解读里也提到,“虽然在很多国家近视配镜仍然存在欠矫,但是大部分实验研究发现,欠矫对近视没有防控效果,反而可能会加重近视的进展,因此建议近视儿童都能足矫并全天佩戴眼镜。”
图片来源:KateL.GiffordIMI–ClinicalManagementGuidelinesReportIOVSjSpecialIssuejVol.60jNo.3jM
“一般情况,只有在足矫出现头晕不适的情况下,我们才会适当降低度数,但是即使如此,也建议等孩子适应眼镜后再慢慢把近视度数配足。因为如果度数欠矫太多,孩子戴上眼镜看不清楚,一样会出现眯眼、凑近视物等错误姿势,反而会加重近视进展。”杨医生说。
近视防控,究竟应该怎么做?
佩戴ok镜,滴阿托品,佩戴框架眼镜,除了这些近视防控的手段,家长还要怎么做?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可能很多萧山爸妈们都知道,但是没有很好落实下去。今天杨医生再帮大家复习一遍~不管孩子有没有近视,都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起来!
1.尽早带孩子去眼科机构检查眼睛,建立眼健康和屈光档案,并定期随访
近视的本质是眼球的增长引起的,一般眼球每增长1mm,近视会涨度。而大部分孩子生下来都是远视,随着眼球的慢慢变长,远视会慢慢减少,当远视消失时,如果眼球继续增长,那就开始近视了。
所以,孩子的远视储备和眼轴长度是检测并预判孩子近视风险可能的黄金指标。一般我们建议三周岁左右,医院或正规眼视光诊所做第一次屈光状态检查,通过散瞳验光测量其远视储备,并监测眼轴长,建立屈光档案,之后每三个月到半年复查一次。
据报道,6周岁左右的学龄前儿童如果远视储备小于+0.75D,容易在一二年级开始出现近视。
2.充分的户外活动
目前全球的眼科医生专家都达成了一项共识,充足的白天日光下户外活动,在近视的防控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建议每周至少保证8~15个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注意,这里指的户外还必须是白天,晚上的户外活动几乎没什么用)。
但是,目前有很多研究发现,户外活动只对近视的“防”有效,对“控”效果很差。也就是说,一旦产生近视了,那户外活动的意义就不大。因此,尽量趁早多带孩子出去浪吧~
3.必须要养成正确的用眼习惯
研究发现连续近距离工作40分钟以上,或者阅读距离小于20cm,近视的概率会显著增高。所以,正确的阅读姿势,和严格的近用眼时间的控制非常重要!这里,杨医生推荐了三个在眼科医生中很流行的用眼原则:
原则一:“一拳,一尺,一寸”,即阅读时,胸口离桌子边缘距离一拳(7~8cm),眼睛离书本或平板电脑一尺(33cm),握笔手指距离笔尖一寸(3.33cm)
原则二::国际“20-20-20”法则,即近用眼20分钟后,望远至少20英尺(6米)20秒。或者连续近用眼40分钟后,休息15分钟。
4.创造正确的用眼环境
光照强度达到多少,才能够起到延缓近视的作用?杨医生说:“目前比较统一的共识认为,环境光照度在0lux以上,近视防控才有较为显著的意义。”国内外探测结果表明,白天在户外,无论是在空旷的运动场还是在高楼林立的街道,光照度都能满足0lux以上的要求,而且绝大部分都可以轻松突破0lux、lux。
但是室内的光照度却只有~lux左右,只有极个别靠窗的位子,在有阳光直晒的时候光照度可以达到lux以上。这也说明了孩子们在家时候的用眼环境光照度可能根本没有达标。
来源:SawSweeHockComparisonofmeasurementsoftimeoutdoorsandlightlevelsasriskfactorsformyopiainyoungSingaporeChildrenEye()26,–
所以我们一般建议,在使用护眼灯的同时,至少再开一盏屋内的灯,形成一个均匀明亮的光照环境。那种在小黑屋里只开一盏台灯看书学习的方法是绝对错误不可取的。
在大环境下,保护孩子的视力
需要家长付出很多心血
孩子有眯眼、揉眼等情况就尽快去看医生
同时要调整心态,不要操之过急
大家有关于近视防控的经验
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