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喻户晓的星云大师,缘何让画家创作一幅血

这幅非常著名的巨幅油画名为《南京大屠杀》

是著名画家李自健创作的,

20多年前,家喻户晓的星云大师

促成了这幅惊世巨幅历史油画的诞生。

佛教珍爱一切生命,为什么星云大师让一名画家来画血淋淋的大屠杀呢?”

《南京大屠杀》(局部)

“要画!因为我就是南京大屠杀这场灾难的受害者和见证人……”当星云大师看到画作那一刻,伫立在画作前凝视,久久不发一语,眼角的泪水夺眶而出……

“母亲和我,一个36岁,一个10岁,她寻夫,我寻父,人海茫茫,尸首遍地……”作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他说:最好的躲藏是跟死人睡一起……

NO.1

穿越南京大屠杀的血流成河

10岁的他与栖霞寺结缘

星云大师原名李国深,

年8月19日,

出生在江苏扬州江都小镇,

这是一个贫穷的家庭。

为帮父母减轻负担,

年幼的他早晨去捡狗屎,

下午去拾牛粪,贴补家用,

他喜爱小动物,常常蹲下来,

与狗儿同享饭菜。

画家李自健曾画过一幅孩与狗的画:薄暮时分,庭院一角,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端着一碗饭,正你一口我一口地与小狗分享,

这幅画就是

以星云大师童年故事为蓝本而作的。

▲画家李自健作品《乡村童年系列》

年,父亲去南京谋生,

却不想正遭遇南京大屠杀,

从此杳无音信。

那一年,母亲36岁,他10岁,

两人踏上了去往南京的路。

一路上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他们往往要跨过死尸才能往前走,

不仅如此,他和母亲,

还必须时刻警惕日军,

这些经历,即使到现在,

都让他觉得可怕而清晰。

“日本人烧杀掠夺,南京的火光里以外都能看到。刀光血影,无恶不作,就是形容那个景象。”讲到激动处,坐在轮椅上的大师忍不住仰头、举起双手朝上,似乎又看到当时火光冲天、杀人如麻的情景。

▲南京栖霞寺寂然法师独力保护两万四千名难民

从年开始,一年零两个月,

他和母亲一直在寻找父亲,

但都毫无音讯。

有一天,他在路上,

碰见了栖霞寺的知客僧,

知客僧见他方面大耳,很有慧根,随口问道:“你是否愿意做和尚?”

他便随口应了一声:“愿意!”

不到半个小时,

栖霞寺住持,志开上人就派人来找他,

那人问他:听说你要出家,

就拜我做师父好吗?

他其实并没有很想出家,

但想到自己已经答应对方,

便回答:“好”。

一句承诺,信守一生。

可母亲知道后怎么也不同意,

直到那人告诉她,

当和尚可以读书,得到栽培,

母亲为他的前途着想,

这才点了点头。

星云大师母亲

年,12岁的他,

在南京栖霞寺剃度出家,

师父志开上人替他取名“今觉”,

意为今天觉悟。

那时正逢抗战期,

人们只能艰难地与环境抗争,

栖霞寺也不例外。

正长身体的他常饿得头晕眼花,

但他却内心没有丝毫怨气。

15岁时,他在栖霞山接受三坛大戒,

这种“以无理对有理,

以无情对有情”的教育,

就是要把你“打得念头死”,

然后才能“许汝法身活”。

他心中虽不服,但后来终于懂得:

在无理之前也能放下,

这才是学佛的开始。

后来,学院派他去管理图书馆,

在看管图书馆的三年时间里,

他把图书馆的书,古今中外看了个遍,

也因此爱上了文学,没事就写上两笔。

NO.2

改法号为“星云”

初到台湾风餐露宿

年,一次偶然,

他在《王云五大辞典》中,

看到了“星云图”,书中说:

宇宙未形成之前,

有无数云雾状的星体结合,

又古老,又广阔,又无际。

他非常欣赏这种宽广,

浩大无边的境界,

也希望自己能在黑暗中给人以光明,

于是便把法号今觉改为“星云”。

当时的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

“星云”后来会成为,

世界佛教界响当当的名字!

当时正逢内战,路边死伤者随处可见,

他目睹惨状后,立即组织了

僧侣救护队救伤恤亡,

可那时僧侣对救护知识一窍不通,

年,他便带领大家,

到台湾进行专业培训,

率领70多名僧侣坐船抵达了台湾。

刚到台湾,队伍就散去了一半,

他赶紧和台南训练司令联系,希望带着僧侣到军中学习救护知识,谁知长官认为他能文能武,不可多得,

非要保送他去读陆军军官学校,

并保证他10年后升到将军之职。

而他却说:

我是出家人,只想当好和尚。

可当和尚他又能去哪儿呢?

回去已是不可能,便只好寻找寺庙挂单。当时,大陆过来的人,常被疑为“匪谍”,

所以,很多寺庙都不敢接待大陆僧人。

跑了好几家寺庙都被拒绝了,

他最后来到了台北善导寺。

他在雨中站了两小时,但主持法师一直不肯出见,

只叫当家法师出面婉拒。

星云也不想为难人家,便轻声说:“天色已晚,可否让我在大钟下借住一宿?”就这样数天没有进食的他,蜷曲在大钟下度过了一个晚上,心酸感叹:“天下之大,何处容身,孤僧心情,真是不足为外人道也。”

之后他饥肠辘辘,

又在台湾奔波了一个月,

最后才找到一处容身之所。

中坜圆光寺妙果老和尚,

一见到他,就心生欢喜,收留了他。

两年后,他受邀去新竹讲经弘法,

大受欢迎,甚至很多宜兰的信众赶来听。

星云抬头挺胸、目不斜视,

威严不疾不徐地昂然走来,

他说:佛门里,僧相威仪非常重要,

他们看我走路端正,

也会对佛教心生好感。

正所谓:袈裟一角,都能度众。

回到台北后,

每天仍有不少宜兰信徒找来,邀请他再回宜兰讲经,他被信徒们的虔诚所感动,

当即承诺:“我随后就回宜兰。”

刚到宜兰雷音寺,

连住处也没有,

他每天在佛桌下过夜,信众心疼便整理出一间斗室,放上一台旧缝纫机和一张旧竹床,

让他至少可以趴在缝纫机上读书写作。

星云大师曾用来写作的破旧缝纫机

26岁的他,就这样,

在宜兰雷音寺驻扎了下来,

并迎来了人生的再次转折点。

他的演讲通俗易懂,

短短几句话便能令人豁然开朗。

一位50多岁的居士,

听了几十次讲经,看了几十年佛书,

一直不能理解佛法奥妙,

但听了他的课立马豁然贯通。

在他的课堂上,

曾有一位女士不停地抱怨,没完没了。他对她说:你的苦还真多呀!她说:别人诉苦最多需要三天,我诉苦需要三年!他问:那是什么时候的苦?她说:前几年了。他回:那不是过去了吗?为什么还紧抓不放呢?你拉出的粪便臭不臭?她说:当然很臭啦!他说:现在粪便在哪里呢?她说:拉完就冲掉了。他问:为什么不把它包起来放在身上?见到人就拿出来说,我被这东西臭过?她说:那多恶心。他说:苦难也是一样啊,诉苦就如同把粪便拿出来向人展示,既臭自己又臭别人!她立刻说:我懂了!一位居士问:

我的小孩不听话、不爱学习怎么办?

他问:您影印过文件吗?居士回答:影印过。

他说:如果影印件上面有错字,

您是改影印件还是改原稿?

他又接着说:

原稿和影印件同时改,才是最好,对吗,

父母是原稿,家庭是影印机,

孩子是影印件。

孩子是父母的未来,

父母更是孩子的未来。

居士豁然开朗:喔,我明白了!

他深谙年轻人追求时尚的心理,

便利用新科技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早在五十年代,他就将幻灯投影仪,

用到了课堂上。

他创造了无数个第一:

成立了台湾第一个佛教文艺社,成立了台湾第一间佛教念佛堂,成立了台湾第一个佛教读书会,成立了台湾第一个佛教幼儿园,灌制了台湾第一张佛教唱片。

……

28岁时,他到东部讲演为节省运费,

自己抱着大台录影机来回,

结果得了严重的风湿腿疾。

当医生宣布需要锯腿的诊断时,

他并不害怕,也不怨悔。

因为他始终认为:我今日为度化众生,

为弘扬佛教所做的一切,

都是“心甘情愿”的。

他声名远播,传遍了全台湾。

NO.3

放弃风水宝地

在荒凉偏僻之地建起“佛光山”

年,他得到高雄市议员等支持,在高雄寿山寺创办了寿山佛学院。学生日渐增多,寿山寺也已无法容纳。他既高兴又烦恼,常常感叹:“能有一座很大很大的道场就好了。”不久后,他看中了澄清湖一块地,

心愿一透露,信徒们纷纷热心筹款,

签约的那一天,他在楼上,

突然听见楼下的弟子交谈,

一位徒弟说:澄清湖是观光胜地,

我们在这里建庙,真是沾光,

游客一定会顺道前来参观。

他听后却心里咔擦一声:

我希望创建的道场,

能吸引人专程前来礼佛参拜,

而不是沾光顺道。

他居然立刻放弃了这块宝地。

年,一对越南华侨夫妇找到他,

因急需还债,想出售手里的地,但此地偏僻荒凉,始终都无人承接。如果还不了债只想去自杀,他万般不忍,便说:“我筹了一笔钱,正准备买地,那就买你的吧!”

地买下后,他带着弟子们前往了解地形,

一下车,所有人的心就沉到谷底,

近看荒草掩径,远望坡高沟深,

这种地方,鬼都不会来。

他却对信徒们说:“没关系,鬼不来,只要人来佛来就好。”

说完他没入密林,霎时不见身影,

直到两小时后才回来,

回来时,他对信徒们只说了一句话:

自古名刹古寺都在山上,峨眉、五台、普陀、九华皆是如此,我们得此机缘,何不接续传统,

在这荒山之上开创一座佛教大丛林?

他的言语豪气冲天,

激起了一片波澜壮阔,

道心与承担,凡人难及!

他将寺院定名为‘佛光山’,

希望‘佛光普照’,重振佛教。

年5月16日,佛光山开山奠基典礼,随后,寺院开工了,但他却身无分文,于是他带领弟子和义工,开始回收塑料瓶、旧报纸、铜线,

每筹到一笔款,就开一段工。

夏天经常大雨倾盆,

他就经常和豪雨搏斗,当洪水暴发,

他总是率先领众搬沙包,甚至运棉被,

可以说佛光山的建成是,

一步道路一脚印,一寸建设一寸血。

年,佛光山大悲殿落成,

如今的佛光山,

不仅是台湾最大的佛教道场,

更是亚洲第一大佛教胜地。

佛光山是以他身先士卒的精神,

全山齐心齐力,

才逐渐显现了如今庄严的样貌,

比较如今佛光山的规模,

在短短数十年间所创建的格局,

比历经百年建设的苦刹也好不逊色。

佛光山创建后,他为地方修桥铺路,

兴学教化,慈善救济,

他为大众演说生活化的佛法,

他将佛教带入国际化的境地。

他关怀国事,直陈建言,

信徒来山,他以礼相待,

政要访问,他竭诚欢迎。

他把佛光山作为实验之地,

开创人间佛教、生活佛教。

佛光山的清晨

他提出了佛光山四大信条: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方便,给人希望。

随后的50年,他率领弟子和信徒,

在全球各地创建了,

近个道场、16所佛学院、

23间美术馆、26个图书馆、

5所大学、多所中小学……

佛光会在70多个国家,

有多个协会,会员万。

在美国创办的西来大学

NO.4

不会“拒绝”的

星云大师

几十年来,他从来不懂拒绝,

每次都只会点头说“好”。这一声好,不知让他吃了多少苦头。

年,他跌断了腿,

这个弟子拿来这种药,

那个弟子拿来那种药,

为了圆满大家好意,

他把两种药都吃下去。

许多人都笑他傻,

他却说:

因为我这一声‘好’,

休却了多少麻烦,

给予了多少欢喜,

泯除了多少代沟。

他认为自己一生惟一的办法、

惟一的力量,就是忍耐。

他忍了一生,

却唤醒了多少迷惘众生,

成就了多少法身慧命。

他一生不曾说“爱”,

但他所做的一切事情,

都包含着满满的爱意。

年9月22日,

是佛教史上重要的一天,

他传灯给心平和尚,宣布退位。

一身袈裟,飘然离山,

弟子们流泪跪送大师。

对佛光山的弟子,大师退位是预料中事,

因为师父一生都在追求寺院的,

民主化、现代化、制度化,

这正是师父行动来实践自己的信念。

如今,他眼睛几乎看不清,

腿脚也不方便,

但他从来不觉得这是苦。

眼睛模糊以后不能看书,

他就开始写书法“一笔字”。

10多年来,“一笔字”到各处展出。

他说:“我的字不好看,

人老了也不好看,那么给人看什么呢?

看我的心,心看不到,

但我的字是我用心写的。”

他的书法作品不断被人买走,

所得全部捐给了公益信托——

星云大师教育基金。

NO.5

最大的心愿

是盼着两岸统一

▲星云大师捐献佛首入藏河北博物馆

他一生什么事情都能放得下,

可晚年,唯独对于海峡两岸的情况,

怎么也放不下,

他那么的希望能在有生之年,

看到两岸统一:

“两岸同源同种,本就是一家人,

应该以团结合作的心态,好好交流相处,

振兴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

去年,他把信众捐赠的北齐释迦牟尼造像佛首

无偿捐献给国家博物馆,

促成了海峡两岸交流的一段佳话,

如今佛首已然金身合璧,

就收藏在河北博物院曲阳石雕展馆内。

回首自己一生,他感叹:像是夜晚的星星,光芒虽然弱小,但总是努力地在闪耀;又像天上的白云,尽管飘浮不定,但是在无限的时空中,一颗颗星星,一片片白云,所结合起来的星云,却能够超越时空,亘古长存。

星云,

不是在热闹辉煌之处,

而是在细腻幽微之处。

星云,

不是在五光十风之地,

而是在繁华落尽之地。星云,

不是在政商云集之所,

而是在平淡天真之所。

忍人所不能忍,

故能成人所不能成。

大师的舍得、惜福、慈悲、智慧,

是全球华人的生命典范!

今年,星云大师90岁了,

他双目已近乎失明,

却仍然不遗余力燃烧着自己!

农历七月二十二是这位老人90岁生日

智者乐,仁者寿,

让我们共同zhuan发,

祝福这位人间大师,

健康长寿!

—THEEND—

领导说了!

你点一个,

北洋君的工资就涨10块!

求点求鼓励!

本文根据德国优才计划编写,内容有增减

*未经授权严禁私自截取、节选本公号内容,本公号保留追究盗用者版权责任的权利,请阅读转发须知!

赞赏

长按







































怎样治愈白癜风
北京白癜风到哪家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njingxieshi.com/yexs/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