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垂体疾病MDT团队访谈
——对您影响最深的协和精神是什么?
——我觉得是治学的严谨,对临床问题追根到底的精神。
医院神经外科冯铭大夫给我们讲了一个在协和耳熟能详的故事:
功能性垂体微腺瘤,如库欣病、肢端肥大症,肿瘤大小在10mm以内,许多术后病理都未能发现垂体腺瘤,但术后疗效评估却已达到治愈效果,临床症状和体征都已完全缓解,这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许多大夫都没有去寻根问底。
然而,史轶蘩院士和任祖渊教授并没有唯结果论而忽略这个问题,他们在经过多次讨论和研究后,得出了术后病理呈阴性的原因:1.肿瘤太小,术中或石蜡切片未取到病变处标本;2.术中垂体后叶与肿瘤组织混淆;3.肿瘤位于鞍膈上、垂体柄、海绵窦等少见部位,手术未取到肿瘤组织;4.病因本身是垂体前叶的弥漫性增生而非腺瘤。而后,任教授把研究结果写成了学术论文,让更多医生能注意到这个问题。
“在临床中发现问题,不随便放过去,而是想办法去解决,分析研究,最终找到答案,并总结成文。”这种治学态度,是冯铭大夫心中协和精神的精髓。
医院从建院伊始,就本着“临床是根本,科研是两翼”的治学态度。医院、医生首先是给患者看病的,解决其疾病的痛苦是根本。但是,仅仅会看病、开刀也并不能称之好大夫。
“临床能解决的永远只是一小部分问题,许多疾病目前是解决不了的或者不是一个科室能独立解决的。”因此,临床大夫需要开展临床研究,解决目前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多科协作(MDT),解决多学科交叉的、困难的临床问题。
图1.医院垂体MDT团队
1
医院垂体MDT的日常工作
每周三下午,是垂体MDT的门诊时间,在门诊楼4楼的会诊中心,一般一个下午只够接诊4-5个患者。
从汇报病例,到问诊,到影像学诊断,病理科分析,再由外科大夫判断能否手术,内科大夫评估内分泌激素情况,对不能手术又需要放疗的患者,放疗科大夫负责评估放疗效果,最后再讨论总结给出最后的建议。这是常规的垂体MDT会诊工作过程。
在确保有充足时间全面了解患者病情的前提下,垂体MDT会诊为患者制定出‘低投入高产出’的治疗方案。“这能极大地减少了患者的就诊时间,得到最佳的治疗方案。”
外科手术是垂体疾病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但有时手术并不一定是最佳治疗方案。“主要是看哪种方案的风险更低,效果最好,吃药好就吃药,放疗好就放疗,也要考虑患者的治疗意愿,综合各种因素,制定最适合患者的方案。”
他还特别提到垂体MDT门诊的护士长秦薇老师。因为MDT门诊涉及到多个科室,临床大夫工作繁忙,秦薇老师负责提前通知可能涉及的科室大夫参加会诊。
比如说,这次要会诊的病例是一个对生育有要求的女患者,那她就会在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看的好白癜风用什么药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