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克委员:医养结合居家养老
家庭医生,服务居家养老
医与养,如何才能结合?
全国政协委员姚克
全国政协常委、浙江大医院眼科中心主任姚克认为,眼下正在推行的“家庭医生”服务,是能让老年人安心在家养老的一个重要举措。尽管“家庭医生”的覆盖面是全体人群,并非只专注于老年人。但这项服务,对于居家养老中的慢病和常见病管理,是极为有效的。
《规划》提出,预计到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万人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老年抚养比将提高到28%左右。2.55亿老人,不可能都在养老院养老,居家养老,仍将是一种主流选择。普惠式的医养,更需要政府提供服务。
“居家养老,最需要的服务,就是可以上门服务的医疗和护理。”在《稳步推进“家庭医生”服务扩面提质的几点建议》的提案中,姚克委员写到,“家庭医生”正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将成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更重要的是,它可促进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加速破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
尽管姚克委员撰写这个提案的初衷在于推动中国的医疗卫生改革,但在无意中,却为中国居家养老的推进,指出了一个努力的方向。普惠式的医养结合,需要政府服务的托底,也需要更多全科医生加入“家庭医生”队伍,从而让老人能安心在家养老。
姚克委员简介:
浙江大学眼科研究所所长
浙江大医院眼科中心主任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
全国白内障学组组长
亚太白内障及屈光手术学会副主席
全国政协常委
浙江省政协副主席
浙江省科协主席
浙江省医师协会会长
瞿佳:刘延东副总理点赞温医大
3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来到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浙江代表团,与代表们一起审议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会上,瞿佳代表围绕基层全科医生培养、我国近视防治工作等主题作了专题发言,获得了刘延东副总理的点赞。
近年来,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施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但大部分人在就医时还是选择去“挤”大医院,使得“看病难”“看病贵”现象依然存在。究其原因,问题的根源还是人们对基层医疗机构不放心,医生不“同质”,尤其是基层卫生院缺少合格的医生,缺少百姓信得过的医生。
瞿佳代表在发言中指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医疗方面提到了增强基层服务能力,方便群众就近就医。浙江省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以温州医科大学为例,学校在年开始探索订单式培养基层全科医生,年在浙江省全面铺开,目前学校有多名学生在校就读,考生录取成绩高出同类医学生平均录取线80分,是全国最大规模的订单式基层全科医生培养群体。温医大还响应国家号召,在全国成立首家全科医学学院以及精神医学学院,启动“儿科振兴计划”,恢复了儿科专业招生,全力致力于基层医生的培养。
瞿佳代表说,医改的主体是医生。他建议探索和实践从在校培养,到入职使用,再到在职培训的基层全科医生“国标、省统、县管、乡用”的队伍建设模式,真正让基层全科医疗人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回得来”。他强调,基层全科医生培养任务重、周期长、见效快,要重点补骨脂针剂哪里治疗白癜风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