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ldquo斗鸡眼rdquo是

“斗鸡眼”指的是眼睛中间的瞳孔朝中间靠拢的形态,看起来就像两只鸡斗架一样。有些孩子做鬼脸时可以做到这种动作,但如果孩子自然状态下出现“斗鸡眼”,家长朋友们可要引起重视了,这有可能是斜视,需要就医,甚至手术治疗。

孩子“斗鸡眼”,需要治疗吗?

孩子“斗鸡眼”可能有两种情况,假性斜视与真性斜视,而假性斜视最常见的情况是内眦赘皮。

内眦赘皮是指遮盖内眼角垂直的半月形皮肤皱褶,常与遗传、生理解剖等先天性因素有关。如果孩子存在内眦赘皮,看上去就像是双眼眼睛向中间靠拢,形成“斗鸡眼”的形态,但其实该病仅仅是外观异常,不涉及眼肌及眼球运动的问题,一般不会影响视力发育。

儿童的内眦赘皮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多数可随年龄增长自行好转,随年龄的增长不断减轻,甚至消失。

而真性斜视,顾名思义可以简单地认为是两眼相对位置的不正常,即出现所谓的偏斜。

内斜视分为先天性与后天性。

出生即发生眼位向内偏斜者,我们称为先天性内斜视,这种类型患者偏斜角度通常很大。

后天性内斜视又分为调节性与非调节性,调节性内斜视常发生在2~3岁儿童,患儿通常会伴中高度远视,眼位的偏斜可通过戴镜部分矫正。非调节性内斜视发病年龄一般在2岁以后,散瞳和戴镜矫正不能减轻斜视程度。

斜视仅仅是眼球位置异常?NO!

完整地来说,斜视的概念应当理解为两眼的相对位置和双眼视功能两个方面的异常。在日常的诊疗中,不少儿童的家长认为“斜视治疗只是为了外观好看,小儿斜视不需(或无法)治疗,可以等到长大后再做手术矫正”。这种想法其实是错误的,其结局往往是使患儿永远丧失了双眼视功能,不少患儿同时伴有弱视,因此儿童斜视要尽早治疗,不能一味等待。

所谓双眼视,指的是外界的物体,分别在双眼的视网膜上成像,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入大脑,大脑对来自两眼的视觉信号进行分析,综合成一个完整的,立体的影像。斜视从本质上讲,就是双眼视的紊乱。这种双眼视产生紊乱的孩子,往往表现为缺乏精确的定位能力和手、眼、脑的灵活配合能力,长大后难以完成精细作业。

小儿斜视引起的另一个严重后果是弱视。这种斜视性弱视通常发生在单眼性斜视,双眼交替性斜视是不会发生这种情况的。眼位偏斜后,斜视眼的黄斑中心凹(即视网膜的视物中心)接受的不同物象受到抑制,从而导致斜视眼视力下降且无法通过戴镜矫正。一旦发生了斜视性弱视同时治疗斜视和弱视两种疾病,对于斜视可以通过手术矫正,而弱视需要进行遮盖治疗以及弱视训练。斜视性弱视若未经及时、恰当的治疗,将导致视力无法挽回的永久性损害。

斜视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斜视除了引起单眼及双眼视功能损害外,也影响到外观与美容,这对孩子的生理与心理的发育、发展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一旦孩子确诊了斜视,一定要尽早就医,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

斜视的治疗有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类方法。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正位视训练,配镜治疗,药物治疗,斜视性弱视的治疗等。手术治疗的方案则需要根据年龄和斜视类型来决定。

如出生后6个月以内发现的先天性内斜视,偏斜角通常很大,手术应在双眼单视功能发育之前的1~2岁进行。

出生6个月以后发生的内斜视,先散瞳验光,如有远视,先戴足量矫正眼镜6~12个月。如果内斜完全矫正,则不必手术,继续戴镜即可治愈。如戴镜6~12个月以上,内斜仅减轻或无变化者应尽早手术。

单侧性内斜视可先采用遮盖疗法,促使变成交替性内斜视,然后再行手术,这样对恢复双眼单视功能更有利。如遮盖半年以上仍无效,也可考虑手术治疗。

斜视得到矫正后,为建立正常视网膜对应创造了条件,进一步可能获得双眼单视功能,建立完好的立体视,成为具有良好双眼视功能的人,从而达到斜视的功能性治愈。

通过斜视矫正手术或其他治疗还能够消除复视,解除视觉干扰,有视疲劳症状的隐斜和间歇性斜视患者,可通过手术或配戴三棱镜治疗达到解除或缓解视疲劳的目的,斜视矫正之后,患者的代偿头位能够自然恢复正常或得到改善。

挂号流程

供稿∣眼科点击链接,手把手教您操作

医院智慧门诊——自助机篇

医院智慧门诊——手机应用篇

医院医院——在线复诊篇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njingxieshi.com/xsss/10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