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病史:
患者,女,14岁,左眼视物不清;
左眼视力:0.5;
左眼眼底可见:视盘增大,呈粉红色,中央呈漏斗形深凹陷,底部被白色绒毛状样组织填充,视盘及其边缘可见异常毛细血管,呈放射状,径直走向周边部,视盘周围有一灰白色隆起脉络膜视网膜色素环,环内有色素沉着,外有视网膜脉络膜萎缩区。
牵牛花综合征(一)概述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视神经缺损。其特征包括视神经缺损、特有的视网膜血管异常、神经胶质增生和转化,以及视盘周围色素性改变。因眼底形态犹如一朵盛开的牵牛花而命名。发病机制不明,可能是由于胚胎裂最上部分未闭合,使视盘和其周围区域的组织向后拖出所致,也可能与视盘中心凹胶质发育异常有关。多为单眼。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视网膜脱离。(二)主要临床表现1.视力差常伴有斜视、小眼球、房角劈裂综合症,残存玻璃体动脉及后极部缺损。2.眼底检查视盘较大,周边呈粉红色,有漏斗形深凹陷,中心致密而无明显结构的白色质块,如花蕊状,遮蔽深部血管走形的形态。视盘周围有典型的灰白或灰黑色的突起环,并伴有散在的色素沉着,或视网膜脉络膜萎缩。在视盘边缘有20~30支血管呈放射状分布。3.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早期视盘中心呈低荧光,视盘周围萎缩区内窗样缺损,透见高荧光,脉络膜毛细血管无灌注;晚期视盘上增生的组织着染,持续高荧光。无渗漏呈分外醒目的血管造影。4.牵牛花综合征合并症多为视网膜脱离。典型视网膜脱离发生在深凹陷的视盘周围。5.眼部B超检查常见眼球后极部相当于视盘的后方有漏斗样暗区,与玻璃体相连续,内回声少或无,视神经前段增粗,可伴有眼轴缩短。由于胶质组织的存在有时在暗区内可见弱回声光团,为杯底部胶质状物在超声上的显像,而视盘神经缺损无此表现。常需要与眼内肿瘤进行鉴别。(三)诊断要点1.视力低下、斜视、眼球震颤。2.眼底特征性牵牛花样改变。3.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可辅助诊断。
4.眼部B超及眼眶CT特征性改变。
(四)鉴别要点1.高度近视高度近视的视盘周围常有脉络膜萎缩环,鉴别在于视盘周围血管不从盘沿直出而从中心血管分出,数目不增多。此外,病理性近视一般表现包括视盘与黄斑在内的巨大萎缩区,萎缩区内常见残留的脉络膜大血管及漆裂纹样损害。
2.视神经肿瘤眼底检查疑有肿物,通过眼部B超可以鉴别,眼眶CT上均表现为视神经膨大增粗,呈高密度的软组织影,眼肿瘤完整,有时可见视盘隆起。B超同样可见视神经增粗,视盘隆起,眼环完整,回声中等。
3.视盘缺损。
4.视盘周围葡萄肿。
——魏文斌陈积中《眼底病鉴别诊断学》P93本文编辑:邢玉婷
本文审校:马超
更多欧堡超广角相关资讯,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