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欧美来说,中国医疗领域的落后,是人尽皆知的事实。无论创新药、仿制药、体外诊断、生物制药……几乎清一色落后于国外巨头。
这,就是我国医疗领域的现状,即使强如恒瑞、复星、石药,看似在国内很厉害,但拿到强生、辉瑞面前一比,马上就会发现:天差地别。
但是,有这么一个领域,我国有一家公司,做的很猛,甚至做到了毫无争议的全球第一,而且,业务范围覆盖欧洲、亚洲、美洲三个大洲。
这个领域,医院,主治白内障、近视眼、屈光等眼科疾病。
我敢打赌,你一定应该知道它的名字,爱尔眼科——它,是A医院,也是如今全球最大的眼科医疗集团。在全国29个省市区,它运营着医院,并在中国香港和美国都开设有眼科分支机构。
年8月,爱尔眼科完成对欧洲巴伐利亚眼科集团的要约收购,交易金额约合人民币12亿元。交割完成后,公司合计持有巴伐利亚眼科集团.95万股股份,占其已发行股本的86.83%。
巴伐利亚眼科集团总部位于西班牙,是欧洲最大眼科机构,业务范围覆盖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拥有76家眼科医疗机构。
此次交易,创下国际眼科界收购之最,爱尔眼科由此成为全球最大的眼科医疗机构,旗下同时拥有中国、欧洲两地的上市公司。
读到这里,你肯定会有个疑问:这么彪悍的业务布局,背后到底是什么人?
说出来你可能会彻底惊讶:把时光拨回30年前,它的实控人陈邦,当过兵,做过装修,搞过贸易,还做过饮料代理商,他代理的饮料你没准也听说过:椰树牌椰汁。
而在那之后,他还在海南搞过房地产,并且经历过泡沫的幻灭、几近破产……不知当年的陈邦,看到今天的爱尔眼科,会是什么感受:
直接看数据:
年-年,营收分别为24.02亿元、31.66亿元、4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13亿元、4.37亿元、5.67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4.54亿元、5.22亿元、6.75亿元;毛利率分别为44.91%、46.59%、46.11%。
年,爱尔眼科营业总收入59.5亿元,同比增长48.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7.39亿元,同比增长32.80%。
注意,10年来,爱尔眼科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35%,归属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超过45%。
即便考虑到对整个眼科领域影响巨大的“年封刀门”,它的业绩也几乎从未受到外部因素干扰,营收保持在20%的增速。
这就是中国的医疗服务业,尽管整个市场极为低效、落后,但却是一门几乎稳赚不赔的生意。在爱尔眼科的发展路径中,你几乎能看到HCA的影子。
HCA,医院运营商,市值亿美元,年起步于美国田纳西州,在美国十二个州、英国和瑞医院及保健机构。它的历史,其实也是一部并购史。
爱尔眼科背后的秘密,其实就在于4个字:体外孵化。
所谓体外孵化,其实是通过设立并购基金,医院资产,待标的资产度过2年左右的亏损期,利润转正后,再合并入上市主体,增厚上市公司利润。
所以,要研究爱尔眼科、美年健康、HCA这类医疗服务机构的营收驱动力,其实就看两个字:并购。
今天,我们通过爱尔眼科的案例,来研究一下医疗服务行业的投资逻辑和财务特征。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本案提到的“财务报表分析”问题,以及上市公司的各种财务套路,建议细研究财务炼金术、财务魔术、IPO避雷指南,提前看穿套路,避免被收割。
而关于我们之前分析过的税务问题,可在5月5-6日我们举办的“资管产品和私募基金税务规划”研讨会上,系统学习。
此外,关于个人税务问题,可在5月19-20日我们举办的“高净值人士个税规划和CRS规避期”研讨会上,系统学习。
同时,我们也面向30万优塾用户,招募具备多年经验的税务专家,为企业用户们做经验分享。欢迎大家各种自荐和推荐,可联系。
优塾原创,转载请后台回复“白名单”
01
从代理椰树牌椰汁的退伍军人到专业眼科医疗集团的大佬
▼
据孔子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就开始用水晶透镜遮阳、养目与医治眼病。孙思邈《千金要方》指出“夜读细书、饮酒不已、博弈不休”等不良行为,是为眼病病因。王焘也在《外台秘要》明确指出近视“非禀受生成”。
自北宋元丰年间,太医署将眼科独立成科。这,是我国最早的眼科治疗机构。
年,德国著名天文学家开普勒第一个用光学仪器解释眼的成像,创建了眼科光学。
年,开普勒提出,近视眼的成像是在视网膜之前,是人眼对于长时间近距离作业的适应性反应,成为正确解释近视眼光学原理与成因的第一人。年,德国生理学家黑姆霍尔茨发明检眼镜,可以检查眼内、眼底,成为现代眼科学的起点。
自此,眼科,成为一门真正的现代医学产业。
年,眼科治疗发生了一件大事,英国的HaroldRidley成功开创了白内障摘除术后植入人工晶状体,自此开始,白内障手术不仅仅是复明手术,而且成为可行的屈光手术。
年,我国汤飞凡与张晓楼教授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分离出沙眼衣原体。
后来,人类科学界出现了一种牛逼的玩意:激光。年初,激光技术问世,很快被用于眼科医疗。之前,我们在研究大族激光时,对激光也做过一些分析。
到90年代末开始,激光技术已经逐步成为眼科设备的底层技术。
年,一个名叫陈邦的年轻人,只有17岁。此后他参军,两年后考上军校,却因为红绿色盲而被提前退伍,进入国企工作。年,陈邦从国企离职下海经商,他的第一门生意,是饮料代理商,代理的是椰树牌椰汁。
年,陈邦开始转型,和那个时代很多创业青年一样,他选择去海南做房地产。
那一年,正值海南地产大热,后来的地产巨头潘石屹还在那里搬砖造房,后来的段子手冯仑也在海南成了亿万富翁。
在房地产行业,陈邦收获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可是,年,海南房地产泡沫破灭,陈邦生意一落千丈,濒临破产。
一无所有的陈邦跑到上海,租住在弄堂里,当时的医院医院,治疗白内障。邻居撺掇陈邦跟他一起干,但陈邦觉得这事很扯,并没有上心。并且,倒霉的是,他还犯了突发性耳聋。
年,陈邦回到家乡长沙,住医院进行调养。住院期间,他的主治医生的妻子是一名眼科医生,凑巧聊起上海邻居的生意,陈邦突然发现,原来上海邻居说起的项目——医院合作的事,值得干。
你看,你人生中的所有经历,看似是弯路,但其实都不白费。这是陈邦人生的重大转折,那以后,他开始做眼科生意,购医院合作,成立白内障治疗中心。
当时,一台机器几十万,陈邦买不起。没办法,只能和设备厂商谈判,以分期付款的形式,首付几万元,从国外买进眼科医疗设备。此后,他医院合作,成立白内障治疗中心。
医院,陈邦开始东山再起,当时,这门生意有个别名,叫“院中院”。但好景不长,年,医院“院中院”进行整治,并推动医疗体制改革,医医院医院。
政策一出,陈邦的生意大受打击。无奈之下,他做了一个决定:医院。
这是陈邦人生的第三次重大转折。
2年,爱尔眼科在辽宁沈阳医院。他采取双轨制,医院合作项目,医院的项目。
年,陈邦选择与他人或单位合资的形式,医院。刚开始,生意举步维艰。一边是,医院缺乏了解,医院不断挤压;另一边是,人才技术的缺乏。
年,医院的工商营业执照。那时,医院就一千平方米,4个医生,一个医生一个科室。
后来,眼科医疗逐步成为热门专业。爱尔眼科在长沙、成都、医院,大力招兵买马。
年,陈邦决定全力以赴,医院,用尽所有的人脉和融资渠道,如融资租赁、现金流抵押、开汇票、信托计划等方式。同年,爱尔眼科与世界银行成功合作,申请到长期贷款,爱尔眼科开始加速扩张。
年,爱尔眼科成为第一家在A医院。
到了年,整个眼科治疗领域发生一件大事——“封刀门”事件。
中国台湾眼科“激光矫正近视”手术第一人蔡瑞芳宣布停做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LASIK),因其长期观察发现,接受LASIK的患者在十多年后视力出现明显下滑。这件事情引发了关于该手术安全性的大讨论,爱尔眼科的拳头产品——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因此大受打击,毛利大降。
随后,爱尔眼科开始开辟新的眼科屈光手术,从传统的板层刀技术(金属刀片制作角膜瓣)、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到半飞秒技术(激光制作角膜瓣)再到全飞秒技术(无需制作角膜瓣)、人工晶体植入术,技术逐渐成熟,特别是全飞秒技术无需制作角膜瓣对角膜伤害大大减少,术后感染概率大大降低。而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手术安全性又是一次重大提升。
年,爱尔眼科推出重要的商业模式:合伙人计划,并同时设立并购基金。可以说,这是把单点复制的生意模式,和产业资本结合的经典案例。
合伙人股东与爱尔眼医院,医院达到一定盈利水平后,爱尔眼科通过发行股份、支付现金或两者结合等方式,医院股权。
年起,爱尔眼科开始大规模海外并购。先是收购香港亚洲医疗集团,接着在年3月,收购美国明王眼科中心。年8月,接着收购巴伐利亚眼科86.53%的股权。
至此,爱尔眼科一举成为全球唯一拥有中、欧两家上市公司的眼科医疗连锁集团,经营范围覆盖亚、美、欧三大洲。
梳理下来,爱尔眼科主要做对了3件事:
1)选择对医生以来小,更依赖于仪器的眼科赛道;
2)从双轨制,转于专注专业眼科;
3)医院容易扩张的属性,快医院;
02
医院这门生意扩张的核心
体外孵化+并购
▼
爱尔眼科(305),主要从事各类眼科疾病诊疗、手术服务与医学眼光配镜。服务产品分别有屈光(全准分子激光近视手术、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飞秒激光、全飞秒激光、晶体植入术)、白内障(人工晶体、超声乳化术)、眼前段、眼后段、视光服务(验光配镜)项目等。
实控人为陈邦,持有爱尔眼科56.28%的股份。
▼
它的上游,是眼科药品、消耗品、设备耗材等供应商。他们持续推出适应医疗技术的产品,来配合眼科技术的发展。它的下游,是患者,为患者提供服务一般都是钱货两讫,不赊账。而且,眼科一般不包括在医保中,所以它的账款也较少。
它的经营模式为“分级连锁”,医院、省会、地市、县级,通过内部资源共享,从上到下,提供技术支持、培训。
医院不仅接待患者,还作为集团的科研和学术中心,解决转诊疑难眼病;医院作为区域性中心,治疗下级转诊的患者,并且管理医院的发展;医院医治普通眼病,覆盖基层人群。
▼
医院中,营收医院,其次是医院。
▼
直接上爱尔眼科业绩数据:
年-年,营收分别为24.02亿元、31.66亿元、4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13亿元、4.37亿元、5.67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4.54亿元、5.22亿元、6.75亿元;毛利率分别为44.91%、46.59%、46.11%。
▼
(制图:优塾投研团队)
爱尔眼科的业务中,以屈光、白内障、视光服务三块为主。
-年,屈光业务收入分别为5.97亿元、8.4亿元、11.41亿元,占营收的比例分别为24.85%、26.53%、28.53%;毛利率分别为53.13%、57.81%、54.35%。
白内障业务收入分别为4.83亿元、8.02亿元、9.81亿元,占营收的比例分别为20.11%、25.33%、24.53%;毛利率分别为37.2%、35.96%、37.28%。
视光服务业务收入分别为4.73亿元、6.38亿元、8.72亿元,占营收的比例分别为19.69%、20.15%、21.8%;毛利率分别为51%、53.74%、52.27%。
▼
(制图:优塾投研团队)
注意,眼科这门生意很特殊,医院,治疗主要靠手术,而不是药物,因此,它的成本中,主要为医用材料和人力工资。
但是,医院接待的病人数量、手术台数量是有上限的,相当于产能上限。因此,想要扩大营收,方法就是一条,医院——只有想明白了怎么医院,才能真正了解这门生意的核心。
开医院这件事,大象装冰箱,分为几步:
1)选址
2)建院
3)装修
4)请医生
5)积累经营业绩
医院需要2-3年左右的业绩积累期,才能达到盈利水平线。
03
借助并购基金体外孵化
爱尔眼科是经典范本
▼
但是,本案的爱尔眼科极为特殊,医院虽然也是自建,但并不由上市主体直接自建,而是四个字:体外孵化。在体外培育成熟后,再择机装入上市公司。
因此,医院的前面四步都不会在它的财报中体现。
本案,爱尔眼科的体外培育主要通过参与有限合伙并购基金的LP份额,实现标的资产的体外孵化。
爱尔眼科分别参与设立了北京华泰瑞联并购基金中心(有限合伙)、深圳前海东方爱尔医疗产业并购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湖南爱尔中钰眼科医疗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南京爱尔安星眼科医疗产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江苏华泰瑞联并购基金中心、湖南亮视交银眼科医疗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
▼
这些产业并购基金投资于医院,投资期限通常为3-7年。而通常,医院初期,平均会有2年左右的亏损期。
年-年,产医院数分别为16家、38家、85家。医院标的资产,先由并购基金孵化,医院盈利成熟后,装入上市公司,并表。
我们以其代表基金“华泰瑞联二期产业并购基金”为例:
基金总规模:拟募集亿元人民币
出资方式:采取出资承诺制。南京华泰瑞联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与基金管理团队合计认缴出资1亿元。爱尔眼科作为有限合伙人(LP)之一,以自有资金认缴出资2亿元。
存续期限:5年。
在会计处理方面,由于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爱尔眼科将这些并购基金计入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采用成本法计量。在这种计量方式下,在投资期间内,并购基金和标的资产如发生亏损,不会对上市主体本身的净利润产生影响。当有分红时,计入上市公司投资收益。
医院可同时培育多个,然后挑选出盈利成熟的公司注入上市主体,从而实现营收、利润及市值的增长。
年-年,爱尔眼科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分别为1.2亿元、2.64亿元、8.03亿元,占非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9.3%、14.81%、32.59%。
报告期内,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占比逐年大幅上升,反映出并购基金的增长情况及体外孵化情况。
举个优塾吃瓜店的例子,体外孵化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优塾吃瓜集团上市主体,在体外与合伙人设立优塾吃瓜基金。
第二步,通过吃瓜基金体外培育多个无股权关联的公司A、B、C、D等。
第三步,对培育成熟的公司,以发行股份增资购买其股权,装入上市公司体内。
▼
(制图:优塾投研团队)
04
从体外培育中挑选并购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