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差几天1岁宝宝,不会爬,屁屁挪移,看东西时,头下沉,下巴内收,眼睛上斜视(下图第三种情况),这么小的年龄,上斜非常少见。
给宝宝做了一下追视,发现宝宝左右转头也只有6个月宝宝水平,再看过宝宝满月的照片视频--漂漂亮亮一个小女孩,还是足月顺产,先天性斜视可能性不大。了解宝宝出生后的带养情况,4-5个月抬头,11个月还不会翻身,总爱低头,出生2个月就靠坐沙发角,后来就是坐学步车,坐看电视,宝宝长期垂目上看,眼肌运动失调。后天带养不当堪比车祸现场。
一出生头几个月就来练抬头,几个小动作就可以轻松避免的事,却要到1岁甚至更晚来补,还要想让孩子喜欢配合,考验咱们父母功的时候到了!
为什么足月宝宝抬头困难?
上述案例并不夸张,走路上随时观察你看到的小宝宝(学步前及学步期),即使坐在童车里,穿的衣服厚,身体比例小,也能轻松看出,他们的头是不是软软支在肩上,还是能“硬颈“地灵活转动。
不足30周出生的早产儿,一出生也能通过俯趴和爬行反射抬头寻乳了。为什么现在孩子不好好抬头呢?因为,时代不同了。
只要
没有雾霾的困扰,
每天带宝宝到户外开阔视野,而不是蜗居在家。
家里采光良好,孩子能随时捕捉日光。
宝宝有机会寻物等待探索,而不是食物玩具递到嘴边,
每天带娃不是吃了睡睡了吃,不是让宝宝仰躺在那里,或抱在怀里,倚靠在座椅上,而是给宝宝俯趴,四处张望打量的机会。
孩子是自然会抬头的,就像我们小时候那样。
不抬头,不只皇冠会掉
抬头是发育进程碑的第一站
头部控制不足,直接影响随后的翻身和爬行,进一步影响孩子的姿势仪态和走跑跳,比如偏头、侧身倚靠沙发看电视导致水平斜视,再比如注意力常常因为转头而中断。
宝宝抬不起头,还会出现
颜值下降
上下斜视
头部偏斜
面部不对称
斜颈
低头含胸驼背
好像总在地上捡钱
发育滞后
头控翻身延迟
睡眠易醒
容易疲劳
要背要抱
缺乏专注力发音困难
精细动作不协调
安全隐患
呼吸不畅
吞咽进食障碍
颈椎伤痛
头痛头晕手麻
宝宝吃饭费劲只吃不咽时,除了看口腔发育还要看宝宝抬头转头情况。
很多上了年纪的老年人说脑瓜牙子疼,也多是抬头肌引起的。
宝宝人生是否能开个好头,是否能轻松带养,就看抬头翻身了。
抬头没有那么容易
什么是抬头肌?鸭脖子吃过吧?上面那一丝丝肉就属于抬头肌。
小毛毛虫班家长可能在课后指南HANDOUT上看到过,帮助宝宝抬头的肌肉在颈背处:
小婴儿的头重占体重的1/4
想不想在脖子上挂一个15-20KG壶铃试试?
请看参与头控的主要肌肉,如下:
上述肌肉没有激活,宝宝当然不会抬头。
宝宝刚出生的时候,肌肉不听使唤,不会收放自如(因为原始反射),特别是颈部抬头肌,而是不自主紧张或活跃,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颈紧张反射,比如,以下这个不对称的动作ASTNR。
每个宝宝出生时都自带这些反射:一来可以帮助宝宝顺利通过产道,二来还可以在0-3个月时阻止宝宝翻落,然后就等肌肉激活、开始自主运动,反射动作就退位了。
如果反射没有退位,肌肉激活不足,就会导致抬头困难。
可是现实很骨感:条件不足,带养不当,原始反射迟迟不退位,爸爸妈妈还不知道,抬头谈何容易?
我目前见到最大11岁孩子仍有ASTNR反射残留,有了上面这些不自主地颈紧张反射,别说跳新疆舞的扭脖子了,自主抬头、转头、扭头、四处打望都困难。
出生就要开炼
10个新手父母(包括祖父母),9个会认为新生儿除了吃就是睡。可一旦宝宝吃饱喝足不睡的时候,家长就会开启各种哄睡模式:喂奶,抱走,童车里游荡。
半小时-1小时的宝贵醒来时光,咱们听听音乐,练练抬头可好?
方法:
按摩
俯趴推爬追视肢体操翻身
科学育儿,从匐趴抬头开始。足月顺产还是剖腹产出生的宝贝,一出生都可以醒来时做,亲爹亲娘们,趁早来云朵上的早教学习吧~
恭喜你,看完此篇,育儿功再上一级!
专治各种育儿焦虑,每位父母都是专家
如果你觉得文章不错,欢迎分享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