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视光行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视觉训练这项技术已经对广大视光师而言已经不再陌生。视觉训练到底是什么?可以解决患者的哪些视觉问题?在临床工作中如何筛选适合视觉训练的患者?本期一线之声的四篇文章,就围绕着这些视觉训练的热门话题进行了逐一介绍。
第一篇《走进视觉训练》向我们介绍了视觉训练的基本概念、方法以及适应人群。值得一提的是,视觉训练的作用不仅是对眼部肌肉强度的训练,更是通过改变大脑支配眼睛的方式来改善视觉功能。有研究显示,对比集合不足患者参加视觉训练前后的MRI,可明显看到大脑中对应功能区的血流存在显著差异。这也给视觉训练是作用在大脑的说法提供了充分的证据。同时,也就提示了视觉训练的效果不会随着训练的结束而消退,因为患者在训练过程中是学会了正确的用眼方式。
第二篇《低度近视裸眼视力不良的训练》和第三篇《视觉功能异常引起的视力低下》均是通过案例向我们介绍了视觉训练的一类适应人群:低度近视但裸眼视力不良。这类患者主要表现为屈光不正度与视力不匹配,通常不愿配镜,但视力又无法满足日常生活、学习的需求。通过视功能检查,往往可以发现这类患者的调节功能存在异常。通过适合的调节功能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视力。
通过这两个案例,也可以看到,视觉训练服务的对象可能不仅仅是屈光不正的患者,正视眼或不需配镜的低度屈光不正患者也可能存在视功能异常,通过视觉训练同样可以得到改善。
第四篇文章《视觉训练的非常适应症——斜视术后》介绍了另外一种适合视觉训练的患者,并且介绍了具体的训练思路。在工作中,经常有视光师存在疑问:对于斜视患者,到底应该先手术,还是先训练呢?目前认为,如果患者的斜视量已经达到手术标准,应考虑先手术,待手术后再通过视觉训练来巩固效果。反之,如果先训练,后手术,那么通过训练获得的融像功能可能会影响手术量的判断,从而出现手术量过矫的问题。
视觉训练作为可以帮助患者解决视疲劳、阅读、斜视术后眼位等视觉问题的重要手段,需要视光师在对其充分理解的前提下,准确判断患者的异常类型以及适合的训练方法,并给与个性化的训练方法,以帮助更多的患者改善用眼问题。
邓振媛
医院视光中心
更多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