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通过视觉系统获取并处理信息产生视觉。随着脑视觉科学的进展,促进了视知觉检查治疗平台的建立。临床上这一检查系统不仅可检测知觉眼位,也可以检测眼位的空间扭曲状况,即眼位的二维分离状况。
正常人检测结果为近似正圆。检查时利用偏振光眼镜双眼分视,这种方法更接近生理状态,扭曲的差别可能提示大脑视知觉水平对不同眼位控制状态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反映中枢知觉功能受损的程度。
尽管有的斜视患者术后眼位检查无偏斜,但在双眼分视检查时,术后眼位扭曲的偏移距离及角度仍有偏差,表明患者术后的知觉眼位在时空关系上仍存在扭曲关系,提示中枢知觉功能仍然受损。
正常
异常
对外斜视患者与正常眼位人群MRI研究时发现,斜视患者与大脑V1功能有关的双侧距状裂枕叶、顶叶容积减少,但额叶、前额叶与视觉相关区、皮质下区较正常人增加,可能与眼球运动中枢可塑性和视觉缺陷的代偿有关。
双眼黄斑中心凹对应区有2度的静态融合范围,约为6~15弧分,同时为维持正位,在分视眼位检查中,需要视知觉与视觉运动同时参与。
而这些是通过小细胞通路与大细胞两条通路完成的,其中小细胞通路主要处理形状、颜色、深度觉等信息,大细胞通路主要处理运动空间信息和粗糙立体视觉。
部分斜视患者术后眼位空间扭曲仍有明显偏移,术后中枢知觉功能受损仍然存在。大量数据研究表明,通过视知觉训练,这类患者眼位扭曲的偏移距离及角度有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