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位于人体位置的最低处,承载着全身的重量,步履轻快,精神充沛,是人体气足神旺的表现,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精神百倍的感觉。而当人感到精神疲惫的时候,往往最先感到腿脚发沉无力。
中医认为,脚,行气血,联脏腑、通内外,不同的部位分别投射着五脏六腑。所以脚又被称作是“第二心脏”。
中医早就有“上病取下,百病治足”之说,即全身许多疾病可以从足而治愈。
眼干——揉大脚趾中医认为,“肝主目,肝开窍于目”,也就是说,肝是主管眼睛的,肝提供的血液及其阴津物质,源源不断地上输于目,才使目得以濡养。如果肝不好,那么血液及其阴津就不能濡养目,眼睛得不到滋养,自然会感觉到干涩,甚至是疼痛。
揉脚趾头缓解眼干,因为肝经起于大脚趾,所以,经常刺激大脚趾可以加强肝经的气血,从而滋养眼睛,缓解不适症状。
止咳——按小脚背宝宝咳嗽,家长干着急没辙,不如抱着小脚丫给揉揉,尤其是脚背,这对那些风热咳嗽并伴有扁桃体炎的患儿,有较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找到宝宝脚背上大拇趾根部两侧的部位,这就是扁桃腺的反射区。
只要扁桃体发炎时,这个部位一按就会很疼,所以很容易就能找到。
左、右大脚趾都要按摩,一只脚趾按摩5分钟。之后及时给孩子多喝温开水,或者放了一点盐的淡淡盐开水,孩子咽喉肿痛的现象就会明显减轻。
助降血压——转脚腕俗话说,“人老脚先衰,养生先养脚”。可以说,从脚腕到脚底,是保健养生的一个“重镇要区”。而对老人来说,经常转动脚腕子,有助于抗衰老、降血压。
每天早晚各做1次,一般每次左右各转下,有高血压的人,一般有踝部发硬的症状,转动踝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长期坚持,有很好保健作用。
消化不良——扳扳脚趾人的第二和第三个脚趾上的穴位与肠胃有关,按摩二、三脚趾趾缝间的内庭穴,可达到健胃的目的。
消化不良,有口臭、便秘的患者,最好顺着脚趾的方向按摩此穴,以达到泻胃火的目的;对于脾胃虚弱、腹泻、受凉或进食生冷食物后胃痛加重的患者,可逆着脚趾的方向按摩此穴。
静脉曲张——踮脚走踮脚运动,也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足部锻炼法。有研究认为,踮脚运动产生的双侧小腿后部肌肉收缩压挤出的血量,与心脏每搏的排出量大体相当。
长期进行这项运动,能解除久站、久坐后的机体疲劳、下肢酸胀和因下肢血液回流不畅而引起的静脉曲张。,每天坚持2~3次,每次5~10分钟。
睡觉流口水——按脚拇趾入睡后流口水,醒来舌头两边有齿痕,并出现饭后腹胀等症状。中医认为,这是脾虚的征兆。
在足内侧大趾根部稍微突出的骨头后面,有一个太白穴,点揉此处可刺激足太阴脾经经气,促进脾运化水湿的功能,消除睡觉流口水症状。
抗衰老——常抬双脚抬高双脚也是锻炼足部的有效方法,只要每天坚持高架双脚2~3次,每次5~10分钟,就会使腿部的肌肉得到放松,心肺的氧气供应和血液回流得到加强,对大脑和心脏的保护作用尤为明显,还具有抗衰老作用。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外表给人的感觉比她的实际年龄要年轻得多,她的养生经验就是,坚持每天脱掉鞋子,把双脚高高举起几分钟,借以松弛全身。
健脑养肾——挠脚心人们进入中年以后,多数人会表现得思维比以前迟钝,记忆力也会不同程度地降低,很难长时间全神贯注于某一项工作,这是脑衰老的一种表现。要维持大脑年轻,推荐搓擦足心,擦至局部发热为止。
在按揉脚心后,还可以配合点按位于两侧足掌心的涌泉穴,可使人精力旺盛,体质增强,防病能力增强,对防治中老年常见的腰腿酸软、失眠多梦、神经衰弱等疾病很有帮助。
人之先天根于肾,涌泉为肾经起始穴位,如泉水之涌出,为精气之所发。因此涌泉具有滋肾水、降虚火,镇静安神、健脾和胃、益肾利尿、舒肝明目、健足之功效。
肾气不足——抬脚跟脚心有个很重要的穴位叫涌泉穴,属于肾经。气血从这个穴位像泉水一样汩汩地涌出来,然后沿着经络滋养全身。抬抬脚跟不但能按摩到这个穴位,还能拉伸脚底的肾经,起到刺激肾经的效果。
老人家肾气不足的时候容易精神萎靡,老是睡不醒,睡得再多还是精神不好,动一动就心慌、心跳的厉害。
就这么简简单单地提提脚跟,每天练习几次,每次几分钟,就把肾气提起来了。
心火旺——按脚底心火旺容易出现心烦易怒、口舌生疮、睡眠不佳等。中医认为,心火旺,容易出现“肾水”亏,所以上火要补肾阴,以养阳,达到心肾相交。
脚底的涌泉穴是肾经的起始穴,肾气从这里生发。用温水泡脚,并揉揉脚后跟,按按脚心,可达到打通肾经,引火归源的目的,对缓解心火有帮助。
脚底是人类的第二心脏,一定要照顾好我们的脚丫呢~
中医养生:跺跺脚就可以刺激穴位,坚持1个月,6大好处不请自来立足科学理念,传播营养健康,又到了和友们说健康的时刻,今天要和友们分享的健康话题是中医养生里面的跺脚养生,它起源于神秘而古老的跺脚功。为什么跺脚可以养生?坚持跺脚有什么好处?跺脚的具体方法又是什么?赶紧过来看看吧!
为什么跺跺脚可以养生?
俗话说,“树老根先枯,人老脚先衰。养生先养脚,养脚永不老”。中医认为脚部特定部位与体内各脏器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脚底部存在着各脏器的反射区,某些脏器发生病变后,可以在其反射区上反映出来,因此,通过按摩和刺激相应的反射区,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最终达到养生的目的。
每天跺跺脚,坚持1一个月,6大好处不请自来
1、闷气没了
脚底下很多穴位,包括太冲穴,中医认为的消气穴都在那里,你拼命地跺它,那些郁闷的气都通通消掉了。
2、手脚冰凉没了
中医叫做阳随阴降,跺脚可以把气往下引,跺完脚后,脚上都热乎乎的,气血下行了,所以觉也好睡,胃也不胀,手脚冰凉的问题就解决了。
3、肾气强了
脚跟与人体的肾经关系密切,跺脚实际上是刺激了肾经穴位。人过了30岁后肾气就变得虚弱,肾阳不足,往往有怕冷畏寒、足跟冷痛、下肢浮肿等症状,跺脚就可以补助肾气,以促进肾气的通阳气化作用。
4、小便通畅了
从中医角度来说,小便不畅是由于膀胱气化不利所造成的,而脚跟外侧即是膀胱经所循行之处,如果坚持跺脚就可以健运膀胱,便会使小便通畅起来。
5、心血管更好了
跺脚是很不错的有氧运动,能让血液可以供给心肌足够的氧气,有益人的心血管健康,还能锻炼小腿肌肉和脚踝,防止静脉曲张,增强踝关节的稳定性。
6、辅助纠正驼背
脚跟是很重要的养生部位,经常跺脚跟可以帮助我们纠正驼背,这是因为脊椎两侧的肌肉通过膀胱经与脚后跟相连结,通过刺激脚后跟就可以有效的纠正驼背。
跺脚的具体方法如下,你跺对了吗?
跺脚很简单,人人都会。穿着平底鞋,双腿交替用力跺地面,用把一个空塑料瓶踩扁的力道即可。跺脚时除了腿部抬起、跺下需要用力,身体其他部位保持放松。一般跺脚3~5分钟,以跺到脚发麻、发热、发胀时为宜,此时会全身发热,全身感觉很舒畅。
跺跺脚得健康1、《原始点医学》:原始点理论教学~广州讲座(全28集)
2、《原始点医学》:实操按推手法演练(全16集)
3、《原始点医学》:原始点与中医的关系!
感谢您抽出·来阅读此文
多一次分享,多一人受益,多一次转发,多一次布施,感恩一切!
版权说明: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在后台联系处理。谢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