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令被检眼注视远处散光表(图3-2-21),同时,问:散光表中的一条条辐射线的深浅、浓淡是否均匀一致?如答:均匀,无深浅、浓淡之分。则判断:被检眼无散光,如答:不均匀,有深有浅,则判断:有散光。
(2)对无散光的被检眼可继续进行球面镜的插片验光工作。对有散光的被检眼,此时应该继续提问:请指出散光表中哪一条(或几条)放射线最深、最浓?
若答:3、9点钟放射线最浓最深。
则可判断:被检眼的散光轴位在6、12点方向上。
(3)加置散光试镜片-0.50×90于被检眼前,再问:散光表上的放射线还有深浅浓淡吗?
若答:没有深浅了。则可判断:此时被检眼的散光屈光不正已被矫正,即:-0.50散光,轴位在90°方向上。
若答:仍有深浅,最深的仍是3、6点方向。则可判断:此时被检眼还存在未被中和的散光,应继续加深散光度。
(4)改置柱镜试镜片-1.00×90于被检眼前,再问:散光表上的放射线还有深浅浓淡吗?
若答:均匀了,则可判断:此时被检眼的散光已被完全矫正,其散光屈光不正为-1.00D,轴位在90°。散光测试程序结束。
若答:还有深浅,则可判断:被检时仍有未被中和的散光存在,要加深散光度。
(5)改置更深的柱镜试镜片,直至被检者答放射线均匀无浓淡了为止。
2.运用裂隙片测定被检眼的散光度和轴位
前提:在矫正视力达到0.7时即可进行裂隙片测定。
(1)遮住一眼,在另一眼前加一裂隙片,并令其注视远视力表。
(2)边转动裂隙片从0°到°边问,在转动过程中视力表是否有时清晰些,有时模糊些。
若答:无,则可判断,被检眼无散光屈光不正。
若答:有时清晰或有时模糊,则继续问:(同时边转动裂隙片),请告知最清晰位。
(3)若被告之最清晰位在75°时,即裂隙所指方向,此时在眼前先加置正球镜片,若称更模糊,再换至置负球镜片,并逐渐加深镜度使视力逐渐提高,达到最佳止(若可能到1.0最好)。并记下此时所加负球试镜片的顶焦度(如:-0.50D)。
(4)然后去除加置的负球镜片,再转动裂隙至°方向上,此时被检者必称视力表最模糊。
(5)先加置正球面试片,若称更模糊,再改置负球试镜片,并逐渐加深镜度,使视力逐渐提高,最好能直至1.0止,若此时所加镜度若为-1.50D,则可知该眼的屈光不正为-0.50-1.00×75。
三、注意事项
l.应用散光表测定散光度数及轴位的方法有其局限性,因为在操作时是将被检眼视力矫正或提高到0.7后才令被检眼看散光表的,所以高度的散光屈光不正患者,尤其是散光度数与近视度数相近时,用此法更难取得良好效果。
2.用散光表所能测定的散光仅指规则散光。
3.由于被检者观察所见散光表上的清晰位与被检者眼球中真正存在的清晰位正好是左右相反且对称,所以当被检查者观察到的散光表上的清晰位与被检者真正存在的清晰位的角度恰好是互为朴角的,如:观察到散光表上15°为清晰位,则被检者真正存在的清晰位应为°-15°=°,由此可知,加置的散光视镜片的轴位应与°垂直的75°的方向上,而不是与15°垂直的°方向上(散光轴为何与清晰位方向垂直,详见本单元相关知识)。
4.散光表所能确定的轴位方向是概略的,不甚精确,这是由散光表本身的结构不够精确造成的。
5.裂隙片测试散光度数及轴位时,是分别写下清晰位及模糊位上的散光度数,然后再运用光学十字示图求出被检眼的屈光不正的球镜、柱镜及轴位等参数,如:清晰位为30°,光度为-1.50,模糊位一定在°,光度为-2.50,即-1.50×/2.50×30
所以该被检眼的屈光不正应为:-1.50-1.00×30
6.用裂隙片测试散光时,必须分别在清晰位、模糊位先置正球试镜片,待得知模糊后,再改置负球试镜片,以免将混合散光中两主子午线上的正负散光度绝对值相仿时的这种屈光状态误判为无散光。
7.用裂隙片非但能对规则散光作测定,对圆锥角膜剪动的散光轴位也能较满意的确定,但对小瞳状态下的浅度的远视散光的轴位确定就较困难。
出新书了!出新书了!出新书了!
《视觉训练的原理和方法,值得每一个视觉健康的捍卫者了解和学习.》本书从视觉训练最初发展起笔,详细阐述视觉训练的生理和神经基础,以及学科发展中逐渐丰满的各项分类与康复范畴。各章节按照视觉训练分类详细阐述,整体条理清晰,从而试图使初学者易于学习和掌握。视觉训练相关观点定义清晰,无甚赘述,帮助各位读者答疑解惑并予以牢记运用。全书以视觉训练原理为导向,详尽阐明各种视觉康复针对性的方法,有一定的科学性与严谨性,为视光学和视觉康复工作者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请长按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