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眼科应用广泛,尤其是局部用药在眼病疾病治疗中应用普遍,但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不容忽视,如激素性青光眼,临床应用中应掌握好适应证和禁忌症,规范合理地应用。
医院的谢汉平教授在第十二届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年会上,发表了关于《眼表疾病局部使用激素的筞略和方法》的精彩演讲。在接受《国际眼科时讯》采访时,谢教授进一步为我们解答了眼表疾病糖皮质激素使用原则、眼表特殊病例诊疗以及干眼治疗新进展等问题,强调了特殊眼表疾病诊疗中应普遍性和个性化兼顾,长期性和阶段性并重,对每一位患者都应有四颗心:爱心、细心、耐心以及恒心,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眼表疾病糖皮质激素使用的基本原则对于眼科局部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卫生部已有具体的指导意见。谢教授将其归结为以下几点。第一,某些眼部相关疾病在治疗过程中应该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干眼、过敏性角结膜炎、蚕蚀性角膜溃疡等与免疫相关的疾病。第二,某些疾病的治疗需要与抗病毒或者抗生素联合才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急性流行性角结膜炎、出血性角结膜炎、单疱病毒角膜基质炎以及内皮炎,此类疾病在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第三,对于角膜细菌性感染急性期不可使用糖皮质激素,但在病情控制稳定期可抗感染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联合使用;但是某些疾病,如真菌性感染、棘阿米巴感染急性期则禁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慎用糖皮质激素的眼表疾病谢教授解释道,对于慎用糖皮质激素的眼表疾病可包括几类情况。第一类为坏死性单疱病毒性角膜基质炎,此类疾病只可小剂量、观察性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密切观察效果。第二类为蚕蚀性角膜溃疡,若角膜基质已溶解一定程度且角膜较薄,此时一定要慎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亦需要密切观察疗效,若有效则可继续使用,若导致角膜进一步变薄则应立即停药。干眼治疗的新进展谢教授就现阶段干眼治疗新进展这一问题给予了精辟点评。首先为药物方面,促进眼表粘蛋白分泌的人工泪液即将在国内上市;其次,热脉动系统(LipiFlow)、E-eye光脉冲、强脉冲光(IPL)、激光等新治疗方式,可改善睑板腺功能,减轻脂质粘稠度,促进脂质更易排出,甚至可以改变睑板腺周边微环境,目前已经在国内得到了良好的开展。
对眼表疾病相关因素的见解国外有研究阐述了性别、性激素与干眼的关系,但我国相关研究尚少。对此谢教授表示,目前这些问题是干眼研究中重要的一个领域。事实上这与干眼流行病学研究密切相关,干眼与人种、人群、地域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与性别、雌激素水平或者雄性激素的减少之间有何关联性,这些均为流行病学重要的资料。国内及国际上均需要涉及很多流行病学调查以进一步明确上述因素与干眼之间的相关性。谢教授认为,这些问题是需要在未来加强研究和探索的领域。
特殊眼表疾病的治疗眼表疾病是一类多发的常见病,所占门诊比例高达20%,谢教授认为对于此类患者需要从两个方面加以 版权属《国际眼科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经本网同意并在文章顶部注明“转自《国际眼科时讯》”
国际眼科时讯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