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MMER
斜/视/科/普
生活中你会注意到一些人的双眼看东西似乎有些异常,或者你本身也被这个问题所困扰。斜视不仅对患者造成视觉功能障碍,眼位偏斜的外观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斜视。
一、什么是斜视呢?
就如图所示,斜视是指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眼位有偏斜,属眼外肌疾病。斜视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儿童眼病,是引起弱视的危险因素。既往报道儿童内斜视患病率为0.1%~3.9%。
二、为什么会发生斜视呢?
斜视的发生可能与眼部肌肉解剖因素、神经支配因素、屈光与调节因素、遗传因素等有关。
具体来说:(1)解剖学说:某一眼外肌发育过度或发育不全、眼外肌附着点异常,眼眶的发育、眶内筋膜结构的异常等,均可导致肌力不平衡而产生斜视。
(2)双眼反射学说:双眼单视是条件反射,依靠融合功能来完成,是后天获得的。如果在这个条件反射形成的过程中两眼视力不同,单眼视力明显的感觉或运动障碍妨碍双眼单视的功能,就会产生一种眼位分离状态,即斜视。
(3)调节学说:眼的调节作用与眼的集合作用互相联系,一定的调节带来相应的集合。常由于调节—集合反射过强,其内直肌的作用有超出外直肌的趋向,而形成共同性内斜视。近视眼看近目标时少用或不用调节,集合力同时减弱,因此其内直肌的张力减低,有时就形成了共同性外斜视。
(4)遗传学说:临床上常见在同一家族中有许多人患有共同性斜视,斜视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三、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复视、弱视的表现:斜视的患者因为眼位不正,其注视一个物体时,物体影像不能像正常眼落在视网膜中心凹上,出现复视情形;亦可能因为一眼影像受到抑制,丧失两眼之单一视功能与立体感,从而导致视力发育不良而造成弱视。
视疲劳表现:隐斜和外斜视患者比较常见,用眼后出现眼痛、头痛、眼红及干涩感,休息后症状减轻甚至消失。若是斜视为间歇性,还可能出现周期性复视。
眼球运动受限表现:斜视患者表现为眼球外转或内转运动受限或者过强。
视物模糊、不能长时间阅读表现:外斜视的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但是间歇性或恒定性外斜视的儿童却很少出现,因为抑制发生消除了复视的症状,而成人多会伴有这些症状。
畏光表现:最常出现的是外斜视的孩子,在户外阳光充足时,会不自觉发生畏光,偏斜明显,闭合一眼,习惯了歪头斜眼看人。
歪头表现:患儿会出现一个固定方向和方式的特定头位,例如一侧歪头,收下颌,斜肩(需要和颈椎、颈部肌肉等疾病进行鉴别)。多见于麻痹下斜视的患者。
三、怎么分类斜视呢?
斜视分为共同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两大类。共同性斜视以眼球无运动障碍、第一眼位和第二眼位斜视度相等为主要临床特征。麻痹性斜视则有眼球运动受限、复视等表现。
共同性斜视:1、内斜视:眼位向内偏斜,出生后6个月内发生者称为先天性内斜视;后天性内斜视又分为调节性与非调节性,调节性内斜视常发生在2~3岁儿童,患儿通常会伴中高度远视。2、外斜视:间歇性外斜视只有偶尔在阳光下或疲劳走神的时候,才表现出外斜的眼位。
麻痹性斜视:上下斜视:眼位向上或向下偏斜,常伴头部歪斜,即代偿头位。
四、怎么确定斜视呢?
1、最直观的就是双眼的眼位表现,一目了然。
2、双眼视功能的检查:国内普遍使用同视机检查双眼视功能的三级情况。
3、阿托品麻痹睫状肌验光:了解患儿的屈光状态。
4、眼位和斜视角的测定:确定是哪一类斜视。为了手术设计必须检查斜视角的大小。
5、眼球运动检查:判断眼外肌的功能,看眼球运动是否正常到位。
6、检查有没有代偿头位:帮助诊断是哪一条眼外肌麻痹。
7、确定麻痹肌的检查:检查眼球的运动功能、双眼分别注视、单眼各方向注视的斜视角度,用红镜片试验或Hess屏方法等检查可以帮助确定。
五、斜视有什么危害呢?
大部分斜视患者出现立体视觉减弱或丧失,单眼抑制的患者可发生弱视,部分患者出现复视以及混淆视等症状。斜视带来的最大危害是对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孩子,不仅影响了视觉功能发育,更是因为自己的与众不同,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自卑内向等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斜视的预后与患者年龄、发病时间、病情程度等相关。每个阶段的斜视治疗所要达到的治疗效果和目的是不同的。斜视及时发现,寻找原因,积极治疗,坚持训练,治疗效果越好。对于有斜视家族史的家庭,应及时带孩子去眼科检查。
希望通过我的讲解,大家对斜视有所了解,可以对你和你的家人朋友有些帮助,尤其是越小的孩子,早发现早治疗,预后会越好。若是你有这方面的困惑或怀疑,可以找我为大家及时解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